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尺牍情怀     
姚玲 《档案天地》2012,(11):8-8
身为一名档案人的我,异常喜爱建立"家庭档案",喜欢在"家庭档案"中寻觅那逝去的往昔和青春岁月。在我的书桌里,珍藏着一个木箱,约一尺见方,里面全是信件。珍藏不为别的,只为珍惜和保存这一份份美丽的纯真和浓浓的情意,让岁月留下一份记忆。每  相似文献   

2.
时间虽然过去了4年,但那封编辑亲笔写的退稿信,连同那缀满红点点、红圈圈的批改稿,一直珍藏在我的剪报本里。每当写稿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时,我总要把它翻出来,细细地品味一番,心中便会多一份力量。4年前,我初学写作时,总是急于求成,写出来的稿子,不加修改就寄给报社,结果都如“泥牛入海”,别说刊登,连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当我认定自己不是搞写作的料、并决意放弃子这一行时,我在一位新闻于事的案头结识了《新闻与成才》。“采访体会”、“通讯员园地”、“我的第一篇”等栏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一下吸引了我。于是,我就…  相似文献   

3.
刘庆会 《军事记者》2005,(12):61-61
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至今保存着两封信,那是《解放军报》社编辑老师给我寄来的退稿信。虽然4年过去了,但我把这两封信视若珍宝,一直珍藏着。因为正是这两封退稿信激励我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最终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父亲是儿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要想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男孩多少都会背叛父亲塑造后代的苦心,甚至可能还要遭遇暴力。男孩的愤怒总是最先来自于父亲的控制和不被理解。可是当男孩当了父亲后,他会忘记父亲曾给他造成的牵绊。也会像山一样保护自己的儿子,哪怕这山有巨大的阴影。正因为这遗忘带来的循环,亲情才  相似文献   

5.
我家里珍藏着一本相册,那是我出嫁时最有价值的嫁妆。每每看它,心中便掀起波澜,那是我的人生档案.是人生的真情体验。  相似文献   

6.
每天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展开报纸或杂志,下岗与再就业的内容随时随处可见可闻,甚称“时代热点”。是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活和命运,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此天大的事情,怎一个“炒”字“了得”?所以,尽管我一直以为记者的职责就是客观报道新闻事实,大可不必自己背起一个沉重的驱壳来做事。但自从分管了下岗与再就业报道那一天起,我便寝食不安。我总觉得,一篇一句一字皆不可轻易写,一旦把握有误,便会出事,且极有可能是出大事。或许正因为有此忧虑,我在一年多的报道中,前后  相似文献   

7.
新闻调查是这些年较为时兴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调查方式有公开与不公开之分,不公开的新闻调查,运用得不当就极易伤害调查对象。 浙江有一家电视台为了调查杭州、宁波、上海三城市的市民文明程度,记者们采用的方法是:将准备好的一些信件故意扔在这三座城市的车站、繁华街道等地,看看是否有人会把它拾起来?是否会拆开偷看?是否会主动把它塞进信箱?当有人捡起信后,盯梢的记者便紧紧跟随。一旦有人私拆信件,记者便  相似文献   

8.
因为心疼所爱的男人,女人便选择了一种如水般的温柔,呵护她的男人. 他成为单身父亲的时候,女儿刚7岁.肿瘤医院送走了那个善良女人之后,女儿的小手抓了他一整天.从此,他开始娇惯女儿.女人说,"我也是因为他的那个样子喜欢上他的……那天,他带着女儿去春游,他牵着她的手并排走,很称职的一个慈父."他们的爱情是在那之后不久开始的."你知道吗?你做父亲的样子比做情人还要好,温厚极了.'"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一句情话.  相似文献   

9.
推想沈力     
到今年为止,中国电视事业已走过了四十周年。然而四十年的岁月积淀下的史料则足可称得上卷帙浩繁。因为一项科研课题的缘故,我有一段时间便沉浸在了成堆的故纸堆里,追寻一些昔日的人与事的迤逦踪迹,沧桑烟云。根据现存的结局来做出一些判断,而在酝酿并铸就结局的过程中,诸多细节却往往因岁月的尘封与锈蚀而被错过疏忽。我们因此与历史人物之间有了一层水花雾月的精神隔膜。在读到满满两袋观众写给沈力的信件之前,我根本预料不到沈力的故事会对我有那么大的情感冲击力。我一股强烈的靠近沈力精神深处的冲动便孳乳于此。读这些信有时需…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我极爱读的刊物,不仅因为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文能给人一份好心情,更因为那主编贾宝泉撰写的“编后记”独出机杼.构思巧妙理趣互映,让人多了份思索与关心。他结合来稿中存在的问题,每期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他将严肃刻板的散文理论与写作技巧拆大化小.变静为动,一番情与理的融汇,理与趣的铸炼,那轻灵、律动,张弛有度,错落有致的一篇篇“散说散文的散文”便从笔下流出来。读罢这一期,还会让人牵挂下期,他到底还有多少话要说,会不会重复?读过这部“编后记”的结集《散文拈花录》书稿,我恍然省悟,有关散文的话题他是永远也说不完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爱写作投稿的人来说,收到编辑的来信,特别是编辑的亲笔信,是十分值得纪念的。这是因为,片纸之中凝聚着编辑对作者的尊重、教诲和鼓励。所以,我从开始投稿起,就注意收藏编辑部的来信。我收藏的编辑部来信,以铅印的退稿信居多。你可别小看铅印信件,其中同样饱含着编辑的劳动。因为编辑除了填写作者姓名、稿件题目外,还须填写退稿的理由。要将“理由”写得准确,又要言简意赅便很不容易。还有的编辑觉得空间太小,又在信眉上另外加写,这就须很动一番脑筋。我收藏的这类信件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学报》、《青年报》、《人民文学》、《山东文学》、《青春》、《大众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常州市航运公司办公室里,保存着一份《工人日报》社编印的“情况参考”,那上面登载着一篇反映水上职工住房困难的稿件。为什么这篇稿件会被当作历史资料珍藏着呢?事情还得追溯到11年前—— 1983年4月,《工人日报》记者来常州采访,重点了解职工群众中的难点问题。当时我在市总工会宣教部工作。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职工反映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2日,我在阅读大批来稿和信件时,有一封来自河南日报社老干部处写给本报的信,拆开一看,不觉眼前一亮。寄信人是原河南日报社资深编辑王秉亭。这位建国前从山东荣成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信中提供了一条重要新闻线索:58年前,荣成县(现为荣成市,属威海地级市管辖)曾发生—起悲壮的事件,那就是俚岛区峨石乡自卫团团部脱产干事、刘胡兰式的巾帼英烈、时年15岁的张晶麟英勇牺牲在日伪军的屠刀下。 信中说:“这位比山西刘胡兰牺牲还早5年的少年英烈,因为  相似文献   

14.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15.
彭寒超 《湖南档案》2013,(11):37-38
一天,闲来无事,突然想起我那几本信销邮票和一些毛主席像章,该整理整理了。于是我打开尘封已久的箱子,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些什么证件、证书的.还有一大叠信件,都是些与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来往有关的,也有少量亲朋好友的,在其中我却发现了两封信,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5)
我从1958年起为《西安晚报》 等报刊写稿,在与报社40多年的交往中,珍藏了一些编辑、记者来信。这些来信记录了几代编辑对我的关怀、帮助,信中折射出编辑们的编辑思想、写作经验、新闻观点、价值取向等。现摘录部分信件,以飨读者。 我抄录一幅对联给你以共勉: 心存天下不平事, 意念人间疾苦情。 并送你两句话: 过往从来客无数, 留得清气有几人?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2,(13):24
本刊讯(记者韩阳)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为其父亲白崇禧编写的图传——《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近日在北京出版发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重话,因为子女在家里的地位由学校成绩单来决定,我总是拿第一,所以父亲对我有一种信任。其实我做的一些事他要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喜欢。"白先勇如是回忆父亲白崇禧。"作为历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作为父亲,他又有另一面。这两面有时会冲突,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相连的生命,那就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连神也不可以将我拿去,因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失去荷西后的一个深夜里,我与父母谈话,突然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母亲听了这话,眼泪迸了出来,她不敢说一句刺激我的  相似文献   

19.
乐藏信封     
每当别人欣赏古钱币、火花、古玩等珍藏品时,我便想到自己那十几年积攒下来的、永远值得珍藏的纪念品--那就是见证我笔耕历史的几百家报刊杂志社的信封.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1日,刚刚穿上军装的我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的500多名大学生一起来到美丽的青岛参加为期两个半月的军训,在这之前,关于军队我是一无所知的,最初只是凭着儿时对军人的崇敬选择了军营。喜欢读军报,是从我入伍后开始的。从走进军营的那一大起,军报也逐渐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教我了解军营,热爱军营。那一天,信手拿起一份《解放军报》来读,很快便被那篇《英烈父子》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它讲的是抗洪英雄徐向群同他的英雄父亲的感人事迹。读着读着,泪水便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当我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