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的危机、甚至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人自身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危机。因此,只有从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入手,调整、理顺人的各种关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内在地蕴涵着对当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度反恩,是在全球化危机背景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哲学观照。因此,它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是当代人走出人的危机和困境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在于立足于当代实践深度反思了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一种崭新的人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哲学、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科学的关系;三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世界文化的关系。一方主导和多元并存将可能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基本格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世界化、现代化发展统一起来,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可行的进路。在中西融通中通过吸收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重建人的精神家园,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未来发展都充满了危机与挑战,因此有必要在人学视阈下,重新理清人、生活、实践等概念在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所蕴含的意义。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源自于传统的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启蒙运动中理性思想的影响。其理论的主体是现实的人,根本动力是人的实践活动,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研究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素材,更促进了马克思生活理论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种单纯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实现人们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即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其以实践思维方式为主导,改变了哲学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实践功能。只要对其实践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就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精神实质等进行理解与掌握。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价值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价值哲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不仅表明了马克思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标志。马克思实践观的核心是把实践作为马克思整体理论的思维方式,是理解人、人的社会生活、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学者们大多是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进行解读有人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经典文献,有人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篇章。若从哲学的研究范式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颠覆了以往哲学研究的范式,从现实的人出发,重新分析了人、生活世界以及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对哲学进行了理性重构与历史重构,从而实现了现代哲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这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对我们当今进行哲学创新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了自然对人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消解自然对人异化、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哲学是置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真精神与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相对接,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中国化的实践哲学.所以,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点与核心.毛泽东的实践观,从理论形成上说,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就其理论内涵说,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其理论功能来说,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并且根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素质及肩负使命的艰巨性,格外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温州模式是温州人的伟大创造,温州人在生存与发展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化,弘扬温州人精神,逐步形成了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温州实践、温州人的商业哲学和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模式的三个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 ,也是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不仅立足于实践去理解自然、社会和人 ,而且也以实践作为检验和发展自己的标准和动力。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性、主体性和革命批判性 ,才能阐明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生机勃勃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哲学追求世界普遍终极的本体,遗忘了人的生存,陷入了虚妄的抽象境域;马克思哲学立足于实践,将自然和社会看作客现的实践活动不断变化生成的过程,使哲学最终由天国降到尘世,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实践变革的现实回归.  相似文献   

12.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从人出发,用人的观点去理解世界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而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真正的哲学内蕴就在于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创造和生成着属人的世界。马克思正是从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并赋予实践以特殊的内涵和意义,第一次真正地将哲学的视域拉回到生活世界,开辟了一条从现实中不断发现未来、从实践中不断生成理想、在运动中无限趋近终极实在的本体澄明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实践,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共产主义三位一体,其本体论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其理论核心是唯物史观,其理论归宿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的特征,既是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的根本特征,也是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而这些思想均蕴含在马克思的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之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扬弃;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足点;它的世界观是把现实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它的社会历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的认识论、价值观是关于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归宿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天,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伟大事业中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创造性思维概念的界定,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的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中的作用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以黑格尔哲学发展观为基础,以辩证和实践的态度超越黑格尔的哲学发展观,为哲学的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强调体系化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交融的世界才是正常的世界。马克思以时代境遇为问题意识,聚焦后亚里士多德和后黑格尔相似的总体性哲学分裂危机,认为要以哲人为中介发挥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践性,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将理性原则贯彻到现实世界,实现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必然发展,进而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着的动态体系,它也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实践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否正确抓住实践的本质特征,能否科学界定实践的本质内涵,既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对实践定义的迫切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满足生存繁衍的需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代谢,成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总的态度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基础问题。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是奠定在实践基础之上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把一切纳入历史范围加以考察,探求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历史主义;是站在人的高度考察人的自由发展与主体创造性的人道主义。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曾经经过三次重大的哲学危机,传统中国哲学、西方资本主义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继遭遇信任危机,从而助推了社会的信仰危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本质上不仅是一场社会结构的转型过程,而且是整个人类生存方式从而哲学意识形态的变革过程。但是,哲学危机并不意味着要片面否定已有的哲学,相反是要辩证地扬弃它们。据此,应该根据中国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立足人本立场,构建具有现时代实践品格和中、西、马差异互补的哲学资源萃取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