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杜老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一文里:"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的"驾"是否应为"架"?我个人认为,此句中的"驾"是作为量词用的。我翻阅《新华字典》时,发现字典中对于"驾"的三个注解中,并没有作量词用一说,而字典中"架"字的注解就有":量词,多指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在专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被民间各业人们惯称为"圣人"或"祖师"。现笔者辑录一些,以飨读者:被称为"圣人"的有:  相似文献   

3.
说"交"情     
清人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中有"如倾盖交,虽欢易别"的句子,杨万里《诚斋诗话》中说:"孔子老子相见倾盖,邹阳云:‘倾盖如故’。"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中说:"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  相似文献   

4.
侯丽 《现代语文》2006,(9):112-112
一些媒体,尤其在新闻类栏目中,时常会出现"资讯"一词: (1)"新鲜资讯一小时,健康生活每一天"cctv2:《第一时间》 (2)中央电视台2套栏目:"全球资讯榜" (3)百度网站中设有"资讯"一栏,开设财经、科技、体育、娱乐等方面的资讯 这些栏目都是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主,资讯是"新闻"的代名词吗?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使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5.
魏巍 《考试周刊》2007,(43):144
本文从"学案"与"教案"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学案"优于"教案",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杜老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六"语文与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推脱不掉,哥哥便发表了一句话演说。"这句话中的"推脱"的意思应为借故推辞拒绝,而字典中"推脱"的意思是推卸责任的意思,而"推托"的意思为借故推辞拒绝,这里的"推脱"是否应改为"推托"呢?敬请指教,谢谢!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关小学  相似文献   

7.
课改行进至今,我们应冷静下来再理性审视课改:这双"新鞋"是否让我们在行进的过程中也感到了疲倦和迷茫,面对这些疑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困惑一: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行吗?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8.
"致"和"至"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9.
陈然 《现代语文》2006,(1):128-128
现如今,新产品新科技新事物层出不穷,与之紧密相连的"标志"或"标识"也相对提高了"出镜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志"和"标识"是没有区别的两个词,其解释主要有两项:①表明特征的记号.②表明某种特征.例如:  相似文献   

10.
正杜老师:在本刊2014第2期有一篇《有关朗读的遐想》,文中有一段话:"他发现每一次朗读,都会有一些遗憾,语气好像不贴切,情感好像不对味;再读,再回味,反复朗读中,文字背后的东西渐渐苏醒了。朗读,将他带到了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此处"不可即"是否应该用"不可及"呢?"及"有达到、赶上  相似文献   

11.
"吹寒""寒声"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如宋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唐高适《燕歌行》诗:"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望,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宋范仲淹《御街行》词:"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像这样一些词作中的"寒"字,  相似文献   

12.
课余闲谈时,常常听到老师们埋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老师苦口婆心说的一大堆道理总是听不进去,明知故犯。"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了个大错,那就是光顾"言传",却忽视了"身教"。常言道:教书育人,要言传身教。言传,即通过语言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事理;身教,即以行为举止来影响学  相似文献   

13.
"自"在古诗文中出现的 频率比较高,总的来看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一定的意 义,但不含任何感情色彩。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 愤》),句中"自"为"自己"之 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人民出版社选修教材《唐诗宋词》第51页注释①中有这么一句:"(柳永)其词多写歌妓愁苦和城市风光……"而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有关柳永的介绍又是这样的:"(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屡举不第."对于同一身份的歌女,《唐诗宋词》用的是"妓"字,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用的是"伎"字,到底是"妓"还是"伎"呢?  相似文献   

15.
"散"的读音     
正杜老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泉城》中的"明珠散落"的"散"字的读音,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老师认为读sǎn,有的老师则读sàn。我有些困惑,请问到底怎么读呢?山东省阳谷县侨润明德小学李淑杰李淑杰老师:当多音字处于词语中时,要查阅词典,看看这个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例如"间"是多音字,在"中间"跟"间隔"中读音不同。查阅《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6.
嘻嘻姐姐发言: 在进入本期 的"读'来'读' 往"之前,我们先 来看一段有趣的 对话!未对末说: "你戴上大盖帽就了不起了?"末对未说: "削尖了脑袋也没见你爬上去。"代对伐说: "挎把大洋刀出来吓唬谁呢?"伐对代说: "裤腰带都丢了,还有脸出来逛?","说:"谁敢说我不是青蛙?"。"说:"镶上钻石,俺也是结婚戒指。"一对二说: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对《》说: "头发少才是智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李世荣 《初中生》2007,(9):50-51
中学英语中表示"也"、"还"的主要单词(短语)有:as well, also,too, either,yet,as well as等,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的差别,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说"长"道"短"     
"长"和"短"是相对的,都是指长度,如:"这条河很长。""她留着短发。"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长"和"短"还可以表示其他意思。先说"长"。"长"有"长处"的意思,如"弹钢琴是她的一技之长。""在学习上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长"还有"对某事  相似文献   

19.
"三"与"九"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里的"三"、"九"都是数词,如果按数排列,三在四下,九又小于十。而这首诗开阔的意境、磅礴的气势,却是借助"三"和"九"来显示的。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巡视存在着一些问题,或是"巡而不视":执教者穿梭于学生之间,只关注课堂纪律,对于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或是"视而不巡":执教者自始至终立于讲台前,只用眼睛扫视;或是"强巡暴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