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以25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一是不同性别在手机依赖的技术性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二是孤独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均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孤独感对述情障碍和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对手机依赖也具有正向预测力;四是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述情障碍是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和特点,研究者采用熊婕等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韶关学院3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8%的学生有中度以上手机依赖情况。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中仍旧有比较严重的手机依赖现象,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从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出发,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之间皆存在显著两两正相关,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调节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以及"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关系的前半段路径.因此,大学生无聊倾向的产生会增加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增强手机依赖,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调节无聊倾向对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结合限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实际效果,探究了大学生迷恋依赖手机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有客观、主观和环境的原因,通过对手机依赖行为的深入体验,提出探寻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的部分先进功能,搭建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新平台的新思路,并给出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冗思反应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网络平台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认知失败、冗思、焦虑之间的关系,共收回有效问卷327份。结果发现:(1)大学生手机依赖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失败;(2)冗思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冗思和焦虑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手机依赖除了直接影响认知失败,还通过冗思的独立中介以及冗思和焦虑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认知失败。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大学生作为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大社会群体,手机上网在大学校园已呈普及之势。手机上网对大学生学习有着正负影响。正面影响包括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延展课堂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加强课外师生互动等;负面影响包括干扰课堂学习、打乱课外学习计划、减少学习时间,依赖手机上网搜索答案降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助长考试作弊等。消除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有效对策主要包括大学生加强自我修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高校实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手机媒体应运而生。手机媒体以它新颖多变的形式,简单智能的操作迅速夺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手机媒体时代不但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那么如何把握好手机媒体,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呢?本文就来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9.
因为过于依赖键盘而疏于书写,拇指时代大学生书写下滑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果能借助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引导其使用笔画输入法,甚至在手机上复兴手写,将会减少其提笔忘字等书写通病,从而遏制书写能力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媒体越来越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学院为样本,采用调查问卷分析了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进一步阐述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方面面。作为高校管理方,必须积极跟进,加强引导,适当规范。应当把手机转化为正面意义上的文化媒介与信息载体,而尽量避免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手机上网较电脑而言更加便捷,加之微信、飞信、QQ等聊天软件的出现使得手机互联网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主动占领手机互联网这一新阵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能量,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中国手机网民主体人群的大学生,他们使用手机的行为特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心理、思维、素养等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以及高校校园手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当前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手机使用氛围,建设高校校园手机文化的意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高,手机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通信,手机的种类、品牌、功能日新月异。因此,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即手机依赖症出现在公众的认知范围内,手机依赖症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其中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最为严重,因此,本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具有的普遍性,表现形式,危害以及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学生摆脱手机束缚和相应的心理疾病提供一定的帮助,实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以其便携性、及时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与大学生的需求不谋而合,成为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然而,手机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手机媒体的使用现状以及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正能量,抑制负能量的产生,培养学生合理的手机媒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手机阅读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特征,对在当今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应采取的服务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手机已经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手机有利于大学生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学习新知识,增进感情,放松娱乐;不利于与异性的健康交往;利用不当易养成手机依赖症,荒废学习的时间,影响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手机不利于与人交流的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数学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涉及面广。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少大学生经不住手机的诱惑,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发短信、上网,QQ,玩游戏等,严重影响了高数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手机的一些功能,如拍照、录音、上网查资料等功能对高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帮助。本文通过手机对莆田学院学生高数课堂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这将引导学生高数课堂上正确地使用手机,并促进高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将会越来越受到"95后""00后"大学生欢迎,学生社团将成为高校提高思政教育工作亲和力的重要载体。但当前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低估;学生社团的发展一方面面临着独立发展与对高校资源严重依赖"内生性冲突"内部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外部挑战。对此,高校党委要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力度,把社团纳入共青团的重点工作,加强对社团分类化指导和数据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手机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主要表现为社交网络依赖、网络游戏依赖和网络视频依赖。高职院校需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树立自律自觉意识,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