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杰 《铜仁学院学报》2007,1(5):124-126
音乐课既是审美感知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索、认识与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审美为中心、遵行审美教学的规律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2.
何潇然 《考试周刊》2012,(72):42-4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表面文字和故事情节,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引导,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本文从审美发现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理解审美创造的实质,就需对审美创造活动的一般过程进行动态的描述。初始阶段是审美态度和审美注意的出现,实现阶段是审美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形成,物化阶段是创造技巧与审美创造的完成。此三阶段是递进的,又是综合交织的。任何简单的理解,都不利于把握创造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审美意象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在高校古典文学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鉴赏式审美意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经历审美注意、审美体验、审美品味、审美领悟和审美净化五个阶段.最终完成这五个阶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去发展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张金海 《考试周刊》2011,(12):40-4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不仅完全打破了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在审美情趣、审美过程、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等方面呈现了与传统纸质文学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倾向性,审美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审美态度因素、完美状态因素等的影响;健康的审美心理对一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审美心理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该以教育学生知道音乐的美,制造音乐的美为己任.音乐课既是审美感知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索、认识与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审美为中心、遵行审美教学的规律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了审美主体在旅游美学中的作用。笔认为,旅游旅游中是审美主体,旅游过程是主体积极动情、综合的审美活动。审美主体有审美需要和审美动机,并有差异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9.
审美情感是人(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审美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通过审美的直觉或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快感或厌恶而表现出来,它是审美的动力和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这种情感的存在,审美就只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不会形成深沉的领悟、深刻的体验和主动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刘立新 《成才之路》2011,(36):10-11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文章从分析幼儿审美特点入手,探索了构建审美环境及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审美感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具有直观性。象征性,选择性,同一性,游戏性的特征。根据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学校的根本的任务之一。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新梳理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揭示了其思想中潜藏的以人为核心的美学体系。赫氏理论在探讨了关于审美主体的塑造、审美对象的特质、审美意识组织的完整性、审美评价的相对性等美学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摹仿自然"为核心的审美创造观,为后世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审美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体现人的精神价值,愉悦人的感官,诱发人的想象。本文通过对音乐审美意识的阐述,论证了音乐审美意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17.
麦卡里斯特提出,科学共同体在理论估价中诉助审美标准是理性的行为,科学革命是科学共同体对以前审美规范的舍弃。科学家用于理论估价和选择的审美规范是通过审美归纳机制形成的。理论估价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经验标准;另一个是审美标准。只要科学目标不变,经验标准就始终有效,审美规范随着过去的科学理论的经验绩效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第二度创作,审美意识在这一创作过程中对于作品的感知、把握以及内在意蕴的发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的审美倾向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三:崇尚自由的审美精神,去崇高化、泛娱乐化的审美态度,平庸化、身体化的审美情趣。高职院校要从教育做人的高度,采取园网共建模式,构建综合性立体化高雅校园文化体系,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就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了音乐审美感知教学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教学两种施教方法,并对这两种教学法在审美教学中的意义及具体施教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