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与仁爱贯穿于人类社会之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存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的交往方式分属于不同领域,正义与仁爱适用于不同领域。在班级管理中正义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正义原则有其局限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辅之以仁爱。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哲学中研究"正义"问题,其主体应该是"社会有机体"。在"社会有机体"的视野中,正义的主体并不立足于未来,而是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由于历史生成模式特别是其文明开端上的独特性,不同正义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的因素,并为各自文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中的正义主体构成了正义相对边界的重要参照物。如果在短时间内从外部强行改变正义的主体边界,非但不能实现该"主体"的"历史进步",反而会给后者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仁爱思想始终贯彻于班级管理当中。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仁爱以其约束力、交互性与主体性的偏颇已然不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优势地位。而正义思想以符合学生利益诉求、迎合班级成员的相互认同以及支持师生间合理反馈自我需求等特点,让教师与学生在正义的班级环境下能够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因此,为了从传统的仁爱走向当代的正义,就要从认同学生的本体价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出发,形成连贯、正义的班级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5.
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最初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被追求,后来在分化的社会中获得各种表征,由此思想史中出现了对正义的各种呼唤: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综合的正义。在现代社会的正义舞台上,法律正义是前台的主角,道德正义是后台的导演。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可以被总括为道德正义先于、大于和高于法律正义。具体说来,道德正义为法律正义奠定基础,规定范围,和提供标准,而法律正义使道德正义获得部分的保障,得以具体的实施,和立足现实的土壤;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次序、逻辑外延、理论地位、实现方式等方面皆有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逐渐弥合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的裂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想,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但是法律的道德化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泛滥,而道德的法律化应防杜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之泛起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但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其要义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对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划分,包含有丰厚的思想意蕴,涉及到正义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广义的正义与狭义的正义之区分,其次是宏观上的正义与微观上的正义之区分,再次是关于义务的正义与关于权利的正义之区分。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结构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过渡的背景下,仁爱作为产生并适应于差序格局人际交往结构的道德教育核心价值逐渐失去了合理性与正当性。适应于团体格局人际交往结构的正义逐渐取代仁爱成为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由于正义具有以下三项功能所致:调整同质性的人际关系、平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表征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主导境界。  相似文献   

10.
沃尔泽主张任何事物的正确的规范原则都取决于那种事物的性质,分配正义预设了一个有边界的世界,不同的边界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作用,应该根据相关于不同情境的不同边界来讨论多重正义。这是对罗尔斯主义的一种适当终结。设定正义边界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合作实践、政治强制与普遍认同,都没有给出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正义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民族国家是其最有效的整合者,可以实现这三种观点的有效整合,也是正义最强的边界形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这种整合作用正在受到挑战,新的正义边界形式正在形成,我们需要发展新的全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终极性目标之一。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公正与正义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内涵也大不相同。因为每个人对每件事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对于公正与正义,最重要的不是它们到底是什么,而是我们选择相信它们是什么。公平与正义就像大自然中的水一样,本身并没有形状,只是看它被放在了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它就会是什么形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西方都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正义基础的社会秩序,社会需要正义就成为一个无庸置疑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正义呢?文章通过对正义在西方历史发展的梳理,揭示超验正义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美国服务学习倡导者试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边界教育学为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提供了批判性的理论框架和解读视角。在面对由差异和权力构成的社会空间边界中,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实践成为现行边界的挑战者、重构者和超越者。社会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给予大学生挑战既有社会身份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差异和权力,培养他们的反思批判力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观念在古希腊首先是一种宇宙的原则,随着古希腊的思想家们把思考的重心从宇宙转向人类社会,正义观念也就逐渐地实现了从天道到人事的转变,正义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柏拉图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早期的正义观念,而且他又在现实中探求实现正义的途径。本文就《理想国》中正义问题的提出以及正义和理想国家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柏拉图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和理想追求,但在哈耶克看来,真正的正义是交换正义而非分配正义.在分配正义越来越成为我国学界强势主张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哈耶克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分配正义的实质及界限,并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平等、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实现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警醒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制度正义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经济制度正义状况关系到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正义的扬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正义应包含社会基本权利的平等分配;个人所享受的权利与责任,义务基本对应相等等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仁爱之道     
于丹  黎义全 《课外阅读》2008,(10):60-61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他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于丹认为,仁爱不  相似文献   

18.
在康德正义理论的设计和论证中,有三个因素:一是臆测大自然的目的是通过利用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来发展人类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使人类成为一个道德的整体;二是从人的实践理性中发现权利的先天原理,确立文明社会的完全正义的法则;三是主张正义的实现最终落实在人们能把对权利的尊重和实现作为自己的主观准则,即形成正义美德。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与诺齐克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杰出代表,两人同属新自由主义阵营,然而两人的观点在正义问题上却大相径庭。罗尔斯从自由平等的权利出发,通过契约论的方法,无知之幕的概念,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取代社会上流行甚广的功利主义作为社会经济分配的指导原则,而诺齐克则批判和继承了洛克的物权理论,从人对物所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出发,论证了持有的正当性。实际上,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何为正义的标准以及平等自由的优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与诺齐克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杰出代表,两人同属新自由主义阵营,然而两人的观点在正义问题上却大相径庭。罗尔斯从自由平等的权利出发,通过契约论的方法,无知之幕的概念,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取代社会上流行甚广的功利主义作为社会经济分配的指导原则,而诺齐克则批判和继承了洛克的物权理论,从人对物所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出发,论证了持有的正当性。实际上,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何为正义的标准以及平等自由的优先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