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教师而言,要立于课堂,首先要能准确地研读教材,以教材为基,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厘清知识结构,才能为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扇形统计图”课例,阐述如何深入研读教材,以通达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老学校”走上“新样态”面临着变与恒、创与袭、新与陈三个逻辑判断。真光中学通过教育改革校本化践行的方式在变化的时代之中发现恒久不变的真光教育信仰;通过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方式在创新课程体系时继续沿袭真光传统文化;通过核心素养校本化落实的方式使新观念、新思想与真光原有的教育哲学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完成新样态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可行性和意义,探讨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中国文化课程与作者所在学院英语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中国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对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学材料的思政内容,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达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深入学习实践邓小平教育理论,增创广州教育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广州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实现负担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结合对学校的教育现状分析,确定真光中学跨世纪的发展目标为:用两个五年时间,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学校。 一、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 自真光中学复名以来,我们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真谛,弘扬“崇实求真”的校训精神,树立“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  相似文献   

5.
创新性教学改革是构建大学教育教学新形态、推进本科课程质量文化建设的良好契机。“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小学教师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评价方式单一、实践环节融入不够等问题,“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围绕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着力破解课堂教学难题、探索创立六步教学模式、持续完善学习评价机制四大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推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累更多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程效能评价——以“教育效能与教育评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效能与教育评价”课程以个人的、团队的、组织的(PTO)效能和规划、实施与评价(PIE)代表其内容与过程的主要结构。教师以双语教学——中英文的阅读材料、学习指南、课程纲要和视听讲座的形式,采取具有高度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如个人与小组层次的讨论、比赛、模拟、奖励、批判性反思,向50名来自中小学、大学和行政机关的高层教育领导者授课,以增加课程的效能。文章所展示的就是如何应用课程中有关效能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评价这一课程本身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合着实证调查方法开展了研究生应用语言学课程教改的行动研究,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了课程教改计划,总结反思了课程教改的成效和启示,初步探索了一条应用语言学课程教改行动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外国教育史课程在编制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缺失。这些缺失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结果。为了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我们对外国教育史课程进行了改革,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来编排课程内容,以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来实施课程的探索,并在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齐民友说:一个没有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近年来,数学文化的发扬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可和支持.教育部专门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关于数学文化的教材,旨在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这门课程授课体会的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进行课程考核改革是促进开放教育教、学、管等过程的全面变革,从而保障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开放教育"国际金融"课程、探索了我省"一网双学"教学模式下该课程的考核改革。文章以该课程考核现状的问题为突破口,按照全新的"教、学、练、评一体化"的考核设计理念,建立了"立体化、过程型"的考核模式,并对考核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成于道,小成于术。道是指宏观、全局、战略,术是指微观、局部、战术。当前时政专题复习往往重于术,即重视解题方法、备考技巧之指导,而忽视探究备考规律之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政复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时政专题复习备考策略应该从道与术两方面展开,实现二者统一,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解剖学”课程教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选择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中医专业2018级2个班级的学生共130名进行分组研究,每个班级65名,纳入学生均有“解剖学”课程教学任务,自愿配合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最终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应急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并调研学生兴趣程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应急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兴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解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管理模式干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成绩,并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促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7,(3):71-77
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结合信息化环境的时空特性,重新定位课程性质,进而开展相应工作,才能符合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立体化教材的发展阶段;然后,文章以"教育技术哲学"课程为例,确定其应用哲学的课程性质,并结合教学实践,拟采用知能课程理念对原有学科取向进行改造;最后,文章构建了"教育技术哲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并针对立体化教材内容的外在形态和载体、内在逻辑、优势等进行了分析。期望这种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能够倒逼相应教改模式的发生,从而为当下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识课程改革是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大学语文"通识课的建设和远程开放教育学实践案例表明,我国电大在通识课程教育改革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遭遇到不少的困难。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电大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性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其最终目的是为将"大学语文"打造成我国电大的通识教育经典课程和示范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黄冬 《科教导刊》2024,(4):115-117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在走进高校课堂过程中存在学生认知和重视度不高、授课方式单一、教育形式创新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分析课程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从提升学生兴趣、教学模式、课程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6.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苏式教育是江苏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育与教学流派,在指导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层面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作为昆山市第一中学筹办的具有苏式特色的课程资源基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融入了苏式教育的元素,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建构以及校本课程的反思中以苏式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推动教育教学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上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17.
龙狮课程活动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运用民族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美育渗透更是大有作为。本文以"龙狮课程活动"为例,利用传统龙狮活动的课程再造,对初中学生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认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作了探索,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能更有效地促进艺术教育和美育活动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价值体验,将行动学习导向"心悟行成";价值澄清,让行动学习接轨"学生需求";价值内化,让行动学习得以"循序渐进";价值引领,让行动学习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工科课程的建设是培养工科学生的关键和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对工科学生的培养需求。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应用到工科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建设经验,针对“综合运输工程”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考核方式进行系统设计;旨在提高学科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达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明显区别于传统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结合"绑扎简支梁钢筋"这一工作任务,从载体选择、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与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