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网络作为载体的电影批评形式以其多维度的批评视野与多元化的批评方法打破了传统知识精英一元独霸的批评格局,然而,由于政治权力、经济资本等外界力量对新媒体影响所而导致的网络影评批评精神的失落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新批评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既要求以草根大众为主体的影评者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和道德自律,同时也需要身处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分子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型,将其学术理性、理论知识和审美导向植入网络舆论空间,从而对网络影评起到一定的净化、引导和匡正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影批评的价值问题是电影批评学所要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然而,当下对电影批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学院批评、媒体批评和网络批评的价值认定及其存在的合法性。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电影批评的启示价值、学术价值、宣传价值、自我表达与交流价值,是文章主要的探讨点。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的各种新兴媒体形成了不同的公共文化场域,其背后有着诸多话语权力的汇合碰撞。自媒体电影批评在经历了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弹幕视频网站等媒体平台的变迁后,其概念界定、表征内涵和外延探讨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电影批评新时代的到来。从媒介文化的研究视角来看,通过梳理新媒介时代下的自媒体电影批评生产传播现状,着重讨论自媒体电影批评的涵义、载体、表征进行身份确认;再探讨其背后话语融合的现状。对于厘清自媒体电影批评的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胡丹 《东南传播》2012,(11):141-142
何心冷,民国著名的副刊编辑,他一生为副刊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大公报》任职期间,何心冷创办了"电影"副刊,用以发表影评与影片讯息。在"电影"副刊中,何心冷对于20世纪初期我国电影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强 《青年记者》2012,(32):26-27
当今我们已经迎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所谓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①  相似文献   

6.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就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影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新媒体影像进行分类,并对这种新的电影表现形式进行美学价值探讨,从而促进新媒体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萍  翟丽叶  张楠 《新闻世界》2011,(8):202-2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广告的诉求点也在不断提高,广告电影化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广告与电影的完美结合。电影的手法丰富了广告的表现形式,它为广告提供了广阔的展现空间,也为产品更好地诠释品牌的核心理念提供了更加适合的平台,让产品更具吸引力,有助于更好地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相似文献   

8.
谢道喜 《新闻世界》2014,(5):187-188
作为新媒体,微博、微信等逐渐成为企业品牌营销沟通的重要平台;同时,一旦遇到一些危及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事故,它们也将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基于此,企业有必要认识如何在微时代构建危机公关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对电影批评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商业利益的全面渗透,新时期的中国电影批评应重新调整自身结构,以功能为指向重新划分和定位电影批评的诸类型,限定各层次电影批评的有效范围和责任所在,防止不同类型电影批评之间出现界限模糊、越俎代庖、价值取向混乱、以票房为唯一评判标准等不良现象,重新树立电影批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电影观赏和电影创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界》2016,(12):15-22
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影业发达,电影批评逐渐在天津盛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电影自然成批评焦点。与上海不同,天津美国电影批评展现出由道德批评向社会批评,再向艺术批评的变迁历程。这与近代天津自身历史发展进程及社会文化特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创造出新的物质性和体验感,相关电影理论研究却暴露出某种不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指出观众有意识、无意识活动过程及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在以精神分析学为研究模式的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中,电影梦的机制逐渐被技术交互机制所替代,大银幕时代的偷窥性快感转向媒介交互下的介入性快感,导致电影本体梦喻失效、认同机制修改及观众意识始终在场。文章对电影创作意识、装置过程、观众心理等进行初步辨析和建构,试图在技术与哲学的重合视野中阐明电影本体的扩展性内涵,在多元异质化技术媒介背景下对经典电影理论有所增补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改变,而怎么改变的问题。和其他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与广播天然冲突较少,且获益良多。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尤其是微时代的到来,为当下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危机公关的核心是通过舆论引导,改善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形成公众对组织的正向评价与形象认知。如何引导公众从危机事件中,认同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处置危机的立场、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公关策略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从一系列危机案例的舆情发展过程来看,道义无疑构成了社会舆论的先声先导和组织形象的根本支撑。因此,舆论引导必须牢牢占领道义的高地,准确把握表达的契机和方式,善用媒体传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电影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它的成长也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今很明显的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电影的景观化趋势同时愈演愈烈,曾经大制作的"奇观电影"还可以带来高关注高票房,但是随着烂片横行,对电影景观化的评价呈现两极化,有人叹息这是进入了一个"过度迷恋技术"的幼稚时期,有人则认为这是数字时代下的必然阶段.本文则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学的知识来解答这道"论述题".  相似文献   

16.
1922年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产生后,开始出现了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实践。因为儿童电影所具备的形象直观性,所以其所承担的教育性被凸显。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从"儿童本位"出发对电影和儿童的教育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影片"、"儿童教育的电影片"、"儿童电影的观众细分"等观点。此外,因受到苏联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的影响,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界也学习和介绍了苏联的儿童电影创作体制保障、儿童电影创作内容所具备组织动员和教育鼓舞之作用、用儿童电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等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在当时没能实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得以付诸实践,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17.
马宏晗 《声屏世界》2021,(11):67-68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它的综合性是非常强的.一部电影的完成,除了文学艺术、音乐、绘画等,还充分的结合了现实生活和艺术.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内涵的重要表达方式,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文章对电影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电影音乐感染力提出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微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开展危机公关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微公关,它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自身的特点,利用好这一新兴平台企业能在危机公关中把握先机。本文就微公关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新发展及企业如何更好的利用微公关这一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梁小丽 《新闻世界》2013,(5):183-184
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介批评多集中于学界和业界,普通受众的参与可谓寥寥,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囿于学者书斋里的"高雅"理论。微博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唐智元 《中国广播》2016,(10):62-65
微信作为一种用户基数庞大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其他新媒体平台所没有的优越性,广播媒体可以与之结合,开发新的传播平台。从传统广播新闻与微信平台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二者也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传统广播应深入发掘微信特点,以此拓宽广播新闻来源的宽度和报道深度,创新广播新闻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