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自觉追求独立小说意识的作家。早期王安忆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意识和年龄征候,她以少女的纯真感受作为艺术再现,在写作时还原为一种直觉经验。这种自发性直觉写作的小说意识在文本中表现为独语、写实和再现等特点,她的早期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顺应和接受,这表明作家的写作还处在一种公共意识状态之中,缺乏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  相似文献   

4.
虚无是现代小说的核心问题,小说家面对虚无的价值立场深刻地影响着其小说品质。王安忆在小说的叙述方式、语脉文势等方面的品质偏好均源于其试图以古典的澄明来对抗现代的虚无的写作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小说始终贯穿有一定的儿童心理描写或儿童心理因素。从儿童心理、儿童意识、儿童成人化和成人儿童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末王安忆相继提出她的小说理想,直至复旦大学的小说讲稿出版。她对小说的艺术理念日益明确。她认为小说是从现实世界取材而进行创造的一个心灵世界。作为一门艺术它应有自身的规律。所以她对小说的情节、语言、创作思想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认为逻辑性的情节、抽象化的语言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材料,而创作思想是决定这个新世界的关键。该文所做的就是从她的近作《妹头》、《忧伤的年代》、《隐居的时代》来看她的小说理想。  相似文献   

7.
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是20世纪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王安忆前期的小说无论是客观叙事,还是主观叙事,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而在她后来的作品中,说故事的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则日益被强化;在近期的作品中,她又在对原故事的反转和整合上下功夫,同时又以逻辑的力量来弥补经验的匮乏。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前期偏重呈示,近期偏重阐释,但就整体而言,则阐释多于呈示,而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则是对抽象构筑性语言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现当代坛上,王安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作家,其小说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同时代作家中也是佼佼。本就从其成就较高的城市小说和乡村小说作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王安忆小说的通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作家普遍都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通俗性。于王安忆来说,通俗性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特色、有争议的一个方面,成为了她“平民化书写”、“全知视角叙述”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王安一亿小说通俗性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提炼人性中的诗意.她的青春自叙传作品充满温馨的暖色调,她的精神探索系列洋溢着理想的光芒,她的沉人世俗之作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她的乡镇回味系列传达着她浪漫化的人生想象,古典的王安忆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3.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众多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以王安忆的几部作品为例,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可以体会出其中传达的孤独感以及作者为摆脱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无根情结、失望情绪和现代人的隔膜处境驱使王安忆总是将她笔下的人物置放于忧郁、孤独的生存境地,但充满人文关怀的她又竭力寻求多种方法使他们脱离孤独之海,最终王安忆意识到孤独乃是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永恒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叙述方式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从单纯叙事到复杂叙事再到更高层次上的单纯叙事的超越,贯穿其中的是她对小说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她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笔下的城市小说由于作者自身独特的历史观、人物观,对城市内在灵魂的揭示,对爱情固有缺陷的反应和她散文化、抒情性的语言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城市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都市小说作家中,王安忆是较早关注都市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的作家之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鄙俗化,力图赋予平凡的日常生活以意义,以积极的价值理念去寻求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欲望主体的个体生存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光彩。本篇以日常生活的欲望为切入点,探讨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在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流变轨迹及表现形态,以明证王安忆都市小说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与铁凝,一南一北两位女作家,都钟情于处在缝隙中的普通女性的生活,致力于表现她们的喜怒哀乐.但由于生活环境与文学追求不同,她们的作品中又凝聚了各自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理解,呈现出异样的景观.王安忆富于理性,善于展示远离政治伦理、被日子裹挟的自我,人物安稳平实,有挣扎但不是抵死的,而是经过精明算计,享受生活,体现出海派文化精明务实、讲究生活的特点;铁凝更多地利用经验揭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的个体,人物不甘寂寞,积极参与现实,不惜一切对现实出击,富于抗争精神,有情有义,坦荡真诚,分明浸染了燕赵儿女关注现实、执著反抗、朴实忠厚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是新时期中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风格在文坛上已经自成一家。特殊的文笔描写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王安忆在小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风格被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王安忆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理论,尤以1988年提出的"四不"追求理念在当时文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王安忆始终遵循着自己提出的写作理论,从不加以变更。王安忆这种写作风格,给予其他的作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在王安忆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分别使用了单一聚焦和双重聚焦两种叙述聚焦类型,并在同一聚焦类型中交叉使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具体的聚焦方式。不同的聚焦类型和聚焦方式的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王安忆家族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不断变化,显示出她对小说叙事伦理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