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伟 《新闻爱好者》2021,(11):51-53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价值取向、审美情怀等的总称,涵盖丰富的价值伦理、哲学思想和文化态度.黄河文化的传播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背景下,黄河文化的传播应以加强传播主体的协同创新、加快传播内容的系统整合、推动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深,网络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对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带来有益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在网络文化传播下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云 《视听》2021,(2):201-202
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传播主流价值观有不同层面的影响.在渠道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靠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流量优势,打通渠道的限制,更有效地传播主流声音.在社会治理方面,网络的匿名性给予每个人发声的权利,公共事件的讨论融入了更多元的声音,在进行"媒体治理"时,更深入传播主流声音.在科技方面,依托5G商用,万物皆...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散,新闻报道制作和传播形式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权威性的政策指导,明确了融媒体发展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方向与重心。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融媒环境下,县级融媒体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寻求创新,融汇传统与现代,确保在日益激烈的信息竞争中,保持其独特的地位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姚毅 《新闻爱好者》2023,(5):101-103
随着全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全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角逐场,把全媒体作为主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媒体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全媒体的新技术、新表达、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差异化,内容生产碎片化,以及舆论生态复杂化等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我们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多能团队、创新传播内容、依托智能媒体技术、重视受众信息反馈等策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6.
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持久的系统工程。主流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探讨以主流媒体为传播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舆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结合以往"舆论场"理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三个维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怡帆 《今传媒》2016,(3):120-121
当今世界,考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软实力,要想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而大学生担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社会发展更加多元、生活方式更加丰富、信息需求更加多样.本文就新媒体传播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讨,意在阐明新媒体对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郑萌萌 《传媒》2014,(8):67-70
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力度,占领新媒体阵地;正视新媒体传播的局限性,发挥新老媒体的合力作用;建立完善的舆情处理机制,争取传播的主动权;依靠自律结合必要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安家友 《新闻前哨》2011,(11):46-48
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交叉。多元化、多样化交织,更需要用先进典型来推动工作、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先进典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相结合,使先进典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示范者,为人们树立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向社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的普及,信息的多元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效果,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困境,利用传播学的相关原理,提出了增强其传播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谷子成 《今传媒》2020,(4):137-139
以内容、资源、宣传、利益等层面的融合为特质的融媒体环境,为向来被大众所持有的传统、刻板印象的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转型发展机遇。当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在此发展机遇下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和努力。然而,融媒体并不等同于全媒体,学术期刊必须依据自身的媒介传播特征和规律选择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多维度、多形式的传播路径,以包容却也独立的态度有效提升相关学科和学术领域的传播效应。从而,融媒格局下的学术期刊可以更好地发展自身、服务受众、鼎力学界、助力实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18家主流财经媒体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多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探索分析影响财经媒体竞争力的前因条件,并构建出竞争力理论模型。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4个维度构建了融媒体时代财经媒体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从组态视角探索出3条提升财经媒体竞争力的路径,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营管理能力对于融媒体时代财经媒体的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此外,专注报道内容质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方位改善用户体验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为高校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新的契机,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更为复杂,为了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我们必须了解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方式,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不断完善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监督与管理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关键在于获得受众的认同,从而由主导价值观上升为主流价值观。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社交媒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渠道。但是,利用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诸如群体区隔不利于共识的形成、网络负面声音消解认同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发展公共媒介、培养网民的"新闻素养"等手段是解决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翔宇  燕耀 《新闻世界》2022,(11):93-96
融媒体时代,有声传播样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激发出无限的传播潜能,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现阶段馆藏文物传播的现状和困境入手,分析“声音”与“文物”的碰撞与融合,并提出一些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7.
熊争游 《大观周刊》2012,(21):132-132
如今我国正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命运与前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已形成。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则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荣辱观的条件下,认清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与创新多元文化背号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8.
曹旭 《新闻战线》2016,(5):111-113
兼具个性化与平民化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因其低门槛、易操作的特性,成为时下大众传播活动中炙手可热的渠道化工具。本文着重分析自媒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种种作用,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与弊端,从而找出自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促进全民建立健全完善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在新的发展时期遇到了较大的发展阻力,特别是新媒体的兴起,快速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随着媒体融合进程加快,传统媒体面对的困境也不断增大,尤其是地方传统媒体,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地方媒体要认清发展形势,仔细分析媒体领域变化的特点,专注观众的喜好点进行创新转型,力求在变化快速的时期站稳脚跟。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媒体背景下地方媒体转型的方法,旨在推动地方媒体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伟 《新闻传播》2024,(2):15-17
融媒体视域下,道德榜样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融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方式、培育时代新人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举措。目前,融媒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道德榜样传播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短板,具体表现为融媒体道德榜样传播追求“高大全”,消解道德榜样认同度;忽视受众定位,弱化道德榜样亲民性;缺乏广度,削弱道德榜样影响力。要实现道德榜样有效传播,融媒体需建立健全的道德榜样选择标准、完善的受众服务体系、高效的道德榜样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