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今,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但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水平,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同时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现阶段中学教学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关键性目标。为此,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为主要阐述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网络游戏动机问卷(AIGI)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卷(AIGA)调查了577名初中生。结论:初中生生活事件、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得分在年级和性别上均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生活事件、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网络游戏动机在生活事件和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为防范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对网民道德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与一般的静态文化产品不同,网络游戏的互动性、创造性、参与性使其呈现出"虚拟社会"的所有特点,影响到网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网络游戏之中包涵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游戏玩家的现实行为和隐性道德观念的形成。为此,需从网络游戏产业规制和行业自律、网络游戏内容制度监管和技术规制、网民网络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自律、健全网络游戏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绿色网络游戏产品和模式等方面,加强网络游戏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杨华 《考试周刊》2022,(34):155-158
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一些必要的基础性学科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也极为重要,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养,还会起到启迪学生道德与法治智慧的作用,所以,不论何时,在初中阶段都要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开展全面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其更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传媒与公众对网络游戏的责难远多于理性考量,相关研究也大多强调其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确实存在消极影响,但是,网络游戏的传媒性和技术特性,决定了网络游戏作为道德资源之一种及其教育利用的必然性和优势。网络游戏的角色、内容与任务设定及其社区化,都是可资利用的道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同时这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关键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为了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有必要加强对其规则意识的培养,法治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这方面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场景中可以发现,有些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策略方法存在问题,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从教材资源的应用、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法治意识的多方面渗透,对该领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校践行德育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个性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实践道德准则和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基于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对德育法治的认知观念比较薄弱,但初中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们的可塑性又是非常强的,他们一方面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快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我们倡导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发展让教育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各式各样的课程正在替代过去直接传授知识的讲课方式。这其中以微课作为突出代表,具有极大潜力,和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起来,微课教学能够更广泛地深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道德与法治是新课改的教材,注重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长期以来比较忽视和缺失的.当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道德重智力”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中“知”与“行”分离现象突出.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与改善对初中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石杰 《中学理科》2007,(8):101-102
一、目前初中生品德的现状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和他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密不可分的.初中生的品德包括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客观内容和外部表现.当道德行为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道德习惯时,就表现为初中生的品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2016年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被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名称上的更改,表明了教学理念的变化,即更重视教学内容的落实,为此,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使之更贴近教学目标的要求,若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则需在互动目标的实现上下足功夫,毕竟只有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才能带动学生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同伴侵害问卷、不良同伴联结问卷、感恩问卷和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问卷,对119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同伴侵害与初中生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以及不良同伴联结和感恩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男生中,同伴侵害与POGU显著正相关,不良同伴联结在同伴侵害与POGU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感恩在同伴侵害与POGU关系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2)在女生中,同伴侵害与POGU显著正相关,不良同伴联结在同伴侵害与POGU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感恩显著调节同伴侵害与POGU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同伴依恋的质量对初中生的情绪情感、外化问题行为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刻认识这一影响,帮助初中生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恋,是道德与法治课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不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同伴依恋教育观念缺失、教育内容空洞、教育主体缺位等不足。为有效改进这些不足,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切实转变观念,进行正确解读;详细讲授专题,提供积极引导;深入了解学生,给予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及初中生的道德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多元性的网络文化对初中生道德发展造成的影响.在肯定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加关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初中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正在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当今初中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入手.分析了造成种种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包括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剧情简介】进入初中后,方浩看到身边同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手机,羡慕不已,多次向父母索要未果。初一结束,父母因为方浩成绩较好而奖励了他一部手机。有了手机后,方浩因自控能力差,渐渐沉溺于手机游戏中不能自拔,学习成绩大幅下降,亲子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一度紧张。初二的某节课上,他做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游戏梦”。梦中,他因为贪恋游戏导致父母、老师、同学都被游戏“吞噬”。梦醒后,方浩审视近段时间的自己,陷入矛盾挣扎之中,最终决定求助心理老师。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特征,指出对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要积极引导,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相关游戏知识创造属于他们的网络游戏文化;对在网络中迷失的中学生要正确导航,教给他们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积极愉快的上网经验,并利用网络本身丰富的资源,设计了一些提高中学生信息批判能力的活动,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德育指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