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艳 《职业技术》2007,(3):26-26
曾经有人对经历过截肢手术的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过研究。在截肢初期,患者往往不相信自己已失去了肢体,幻想着自己仅仅是在恶梦当中,而后,他会对自己被截肢的现实开始认同,但却感觉世界对自己是如此的不公平,因而异常焦躁、不满。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难败:太要脸的人和太不要脸的人。太不要脸的人是不怕败,太要脸的人是不敢败。虚荣的人属于后一种。由于太在乎面子,虚荣的人终会被虚荣所伤,但无论多深的伤,虚荣又是最好的创可贴。因为,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好,另一方面又怕别人看穿自己的不好。只要能在人前风光,心底受多深的伤也愿挨着。虚荣的人,一辈子,为了这点荣光和浮华,透支着人生太多太多的东西。然而没办法,相比于取悦自己,他们更愿意取悦世界。虚荣的人不敢转身,因为一转身,就会看见千疮百孔的心底,以及,委屈受尽的苍凉。虚荣是虚荣者一生的宿命。他们只能往前走,也必须往前走。虚  相似文献   

3.
我不想长大     
我不是在逃避现实,也不是害怕经历风雨。我与同龄人一样,拥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愿意让自己接受人生的历练和命运的挑战。但今天,当我面对飞速发展的人类世界,我茫然了,我真的想说:“我不想长大。”当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准备跨入长大的门坎时,我用依旧童真的心窥视着整个长大的世界,我发现了……他们的生活已经被虚伪笼罩,很多人都在刻意追求一种说不出的东西,每个人都在掩饰自己的痛苦和欢乐,不愿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我。此时的生活就像在演戏,所有的纯真都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让人捉摸不定的面具。现在的人们啊!早已在无形中失去…  相似文献   

4.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说自己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他苦恼地问培根应该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的,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活在他者中。他者不仅指他人,还应包括外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为了他者而活着,活得卑微或者活得高贵,其实高贵未尝不是另一种卑微,主动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被动;总之,我们成了他者的奴隶。我们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他者的奴役,不自觉地沦为了异己的人或物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主宰了生活,其实我们早已被生活所吞没。  相似文献   

6.
我曾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最后又失去了。那时,父亲是天,撒播阳光;母亲是地,载满温馨。父亲和母亲构成了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世界。但伴随着家庭的分崩离析,我们幼小的心灵世界被彻底摧毁。既然父母的结合本身已失去意义,我们的存在便成了一个错误。每当看见别人的小孩幸福依偎在父母怀里,每当别人笑我们是有人养没人教的野种时,有谁知我们心中是何等的凄凉。我们恨生了我们的父母,恨自己的命运如此不幸!生了他就要养他,为孩子制造不幸为什么要生他呢?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吧,不仅为了孩子,也为自己。所有经受失…  相似文献   

7.
文章起笔,作者就写到跟同学一起玩电脑,由于把两个人的设置弄成完全一样,本来一个人可以闯过五关的,结果两个人都闯不过第二关!由此及彼,引出论题,作者便想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多姿多彩,有些人为了适应新潮流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装束,这一方面是为了美,另一方面其实是为了虚荣。作者为此而深入思考“真正的‘自己’到底藏在哪里”的问题。作者感悟到,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认识自己,甚至遗忘了自己,那是因为虚荣的外表掩饰着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停留在一个早已被我们遗忘的地方”。那就是做人的真诚真实…  相似文献   

8.
人生     
我必须保持自己光闪闪发亮,否则那精神怎么能推开我的窗在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人既不是创世者又不是被创者。但他是创造的核心。一方面,他拥有产生一切创造物的根本未知数。另一方面,又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对他的马夫说:“你骑着马跑多远,我就会把多少土地赐予你。”马夫二话没说,飞快地跳上马奔驰起来。当他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也不想停下来,因为他想跑得更远。但他不知道,他跑得越远,就越有可能被累死。他要是死了,也不过要巴掌大的地方埋自己。人生旅程也和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一样,不少人每天竭尽全力争权夺利,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时间、家人、周围的美景以及自己的爱好。当有一天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意识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而失去的却无法弥补。有钱有势并不是生活的目的,生活也不只是工作,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有…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社会的冲击,让我们渐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当我们坐在水泥和钢筋构筑的房间里,随意按一下键,就可以看电视、洗衣、购物、买机票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自己与真实的世界隔绝了。如今,大多数人每天陶醉在现代生活里,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却不知道自己已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感觉,更失去了往日的自然情怀。  相似文献   

11.
平凡     
平凡挑着行李,像三毛一样想将万水千山走遍.蓝的天、白的云、暖的风、香的雨,为平凡展现了一个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美丽世界.平凡陶醉着. 直到有一天,平凡路过虚荣的家. 虚荣是花枝招展的,平凡眼花缭乱地拜倒在虚荣的脚下,感叹上帝的创造:啊!虚荣,多么美好啊!虚荣,我崇拜你!但我怎么才能变得和你一样呢?虚荣笑了笑:我给你一颗虚荣的心.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一个终生为不安全感所压迫,以贡献的方式,达到自我实现,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命运宠儿的情感方式支撑着他,圣人情结引导着他,并影响了他压抑人性的生活方式.路遥的价值观是动态的,在《平凡的世界》写完之后,他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疗治伤痛的珍贵树木…  相似文献   

14.
当年在延安,一位耄耋老人用这样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同时他义说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静人稀,无财不成世界,无气反被人欺.他用"酒色财气"4个字概括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人们又不能在这4个字上有丝毫的疏忽和放纵.  相似文献   

15.
<正>人是一把剑。在铸成的那一刻,蕴藏着无尽生机,那时,人是锐器。但是,任你是市井玩物还是神兵利器,都免不了在生活的敲打中卷了刃,失去了锋芒。这之后,你成了钝器,却能更有力量,因为你多了一份厚重。一个人成长之后,也许看轻了世界,失去了激情,变得麻木,但他也看懂了世界,得到了智慧,变得淡然。  相似文献   

16.
不倒的白杨     
《少年文摘》2015,(3):96-97
早在我5岁的时候,爷爷就因为一场车祸而截肢,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从来不愿意坐轮椅,一直拄着一根拐杖,这一拄就是10年。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爷爷始终都是倾斜而笔挺地站立着,像一棵经历过暴风雨摧残的白杨树。爷爷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小时候,自然不是很明白这句话,只是从爷爷奋力站起的姿  相似文献   

17.
比尔·盖茨在没有自己的专机以前,出访是从不坐头等舱的。有人在经济舱看见他,问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笑着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这说明盖茨是个很注重实际的人,他崇尚的是节俭,他看中的不是头等舱带来的虚荣,而是注重此  相似文献   

18.
套子内外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但这个套子里装着什么呢?首先从情节来看:别里科夫是教希腊语的中年教师,现实生活让他总感到心神不安.为了同世人隔绝,不受外界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甚至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小说的情节是围绕一个小人物普通重复的生活而进行的.然而这种生活似乎也让人看到一点暖色,那就是他和一个不是同一世界的年轻活泼的女子恋爱并准备走向婚姻.小说对华连卡着墨不多,但是从不多的笔墨中却可以清晰感受到对方活泼明朗的性格,这种性格宛若一道明媚的阳光.可惜,别里科夫是一个始终装在套子里的人,早已与明朗自由活泼的现实划清界限.最终,他在华连卡明朗的笑声中彻底装进了套子. 情节设置简练而有微澜,没有多余的周折.然而深思下来,简练而有微澜的情节,非常符合"套子式"的主人公的形象和命运特点.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笔下的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他理想中的世界,他认为现代人的个体意识已被社会意识同化而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只有实现了两性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回归到自然人,世界才算完美。  相似文献   

20.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4,(6):48-48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心,有时,不仅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朋友;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骗不走他的善良,人生却因此多了许多朋友。糊涂些,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世界还是世界,谁也少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