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句的魅力之一在意象的丰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中状写离别之情的这一“千古俊句”,涉及酒、柳、水、月四种意象。这四种意象,也正是古代送别诗的四大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2.
名句的魅力之一在意象的丰赡。“今宵酒醒何处?杨杉P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中状写离别之情的这一“千古俊句”,涉及酒、柳、水、月四种意象。这四种意象,也正是古代送别诗的四大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3.
刘松 《中学文科》2008,(4):143-14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相似文献   

5.
<正>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设想别后的情景,表达无限伤感之情。以当前之事设想未来之情景,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而虚实结合的手法,更能使诗歌产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境美。正如金圣叹在《水  相似文献   

6.
许倩 《现代语文》2009,(1):58-58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婉约派代表作。赏析这首词时,笔者采取通过揣摩意象来走进词人情感世界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生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凄婉意境。上阙离别时环境渲染出的依依不舍、想象离别后行旅的压抑迷茫,学生在赏析与讨论中都能把握得到。接着,在鉴赏离别后的“古今俊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  相似文献   

7.
柳永、晏几道是我国北宋两位有影响的“多情”婉约词人。在北宋词的发展过程中,柳永处于前期,晏几道晚于柳永跨前后两个时期。二人在创作中都以多情见长、以多情吸引读者。但在情的内质和表现手法上又各有特色,各自取得了不同的成就。首先,柳、晏二人都善于在自己的诗作中,将细腻、丰富的情感展现出来,使作品富于感人的韩力。如柳永在《雨霖铃》中描述主人公作别恋人时的凄伤心情,用了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道出男主角设想的别后情景:适道清秋,冷落孤寂,清酒醒来,不知将身居何处?而心系的却是现在眼前的实景…  相似文献   

8.
秋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一曲《雨霖铃》留传千世。秋夜之离别,无比凄切,寒蝉、骤雨、醉酒、残月,虚虚实实,秋夜在他的笔下无比凄凉。读之,品之,思之,不由泣之,涕之,悲之,哀之,如此秋夜,似子规啼血夜半,鹧鸪鸣处远行。寒蝉余唱思深,桐黄雨打芭蕉。  相似文献   

9.
我问你答     
趣味语文小知识 1.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 ,国破家亡之痛 ,贬谪失意之愁 ,少妇闺阁之怨 ,亲人别离之绪 ,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怨愁自然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而在言愁的古词中 ,“柳”这一意象似乎特别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从而在中国词史上流下了许多有关的名篇佳句。“柳”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进入文人作品 ,当然是借助情景相生这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大致说来 ,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 )运用渲染烘托之手法 ,以愁景抒愁情。人遇悲心事 ,景暗万念灰。词人们也就常用灰色、阴暗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心中的忧郁和悲愁。柳永是言愁高手 ,他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7,(11C):27-27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诗人完全撇开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列锦”(参考谭永祥《修辞新格》),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性短语或连词来叙事写景、抒情言志.从而绘出一帧帧具有跳跃性的生动活泼画面的修辞手法。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便用一组名词,  相似文献   

13.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 ,它的思想内容冲不出情人分手时的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及设想别后孤寂难耐、惆怅难眠的孤旅人生的框本。然而他把情人之间的别后离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及情景设置方面层层铺叙、写景抒情 ,读来动人心魄。一、秋风秋雨愁煞人作者所选取的离别之景 ,字字离不开“凄清”、“冷落”的字眼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寒蝉”的“寒”字 ,使人陡生一股寒意 ;作者选择特定景物表达特定情感 ,“凄切”是全词的主调 ,是词眼 ;“长亭”点出送别的主旨。凄厉的蝉声、清秋的骤雨…  相似文献   

14.
如豆的灯光静静洒下,思绪倒转,凝噎着离别的伤愁。"折柳"也挽不住行人的脚步,泪眼中的彷徨,凝结成执手的过往,但愿杨柳岸的晓风残月能解刚饮下怀的忧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属于离别之愁。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有了开始,却总换不了结束。结束是那抖动的笔写下的休书,从此天隔一放,任时间将桃花般的容颜慢慢消隐。山盟虽在,情已难修,"一怀离愁,几年离索,错、错、错"。愁由心生,萦绕着过往,埋藏这心意,融入江水的忧愁,何事能解心中的压抑。回首过往的雕栏玉砌,筋斗化为似曾相识的以往,空叹朱颜已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5.
浅说"列锦"     
每每读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总有一种凄美的感觉,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充满离情别绪的生动画面。同时,又往往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以为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原来这些清词丽句用的都是“列  相似文献   

16.
《送友人》是一首化情入景,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诗人以质朴平易的语言,清新明快的笔触,把地、人、情、物串联在“送别”的线索上,意境幽深,蕴藉风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反复吟咏,使人动情、动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不是抒愁苦,就是抒感伤,悲悲切切。一些诗词,不管是写父子之别,。夫妻之别,还是亲友之离,总在别时的凄楚、别后的痛苦上作文章。究其实,可用北宋词人柳永的诗句作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送友人》却紧扣题中的  相似文献   

17.
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感动了多少对恋人,倾倒了多少代文人墨客,都只为柳永独运匠心,精心设置了种种情境,写尽了恋人间的离愁别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大致说来,这首词在情境设置方面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写别时凄凉,融情入景。捕捉物候变化,精心设置环境,集远近背景于一刻。  相似文献   

18.
花生 《高中生》2015,(4):18
曾在一次展览中看过一幅国画,画面上的古代文人醉倒在一艘小船上,不远处的柳条像在轻轻飘动,岸边的水面上被划出几道波痕。画的上半部分大面积留白,只有一个缺了半边的月亮。看上面的题款,才发现画家想描述宋代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不用推敲就知道这幅画对照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传世名句。既然是“传世”之作,就难免会在“传”的过程中被  相似文献   

19.
宋词人生     
柳永古老的石巷,走来了十七八的、如丁香一样的江南女子,手执红牙板,轻轻地低吟,那声音,伴《雨霖铃》的清脆,和一怀离别的愁绪,随风飘荡,穿透千年———“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漱玉潭的清澈,却留不住莲花与水鸥;九九佳节,仍旧只见黄花暗香人空瘦,已没有青梅女子倚门回首;舴艋舟载得起一位少妇,却难奈满腔怨愁;那骤风疏雨打的已非海棠,而是梧桐……苏东坡没有失意便无所谓豁达;没有乱世也就谈不上傲骨。东坡啊,你有“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兼备“羽扇纶巾”的英姿,却难展“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才华。你的豪…  相似文献   

20.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现收入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课文的《自读提示》是这样介绍该词的:《雨霖铃》是作者离开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与情人话别时写的。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用来构成气氛,暗示离别时的心情。下阕写想象别后秋江伤离的场面。这首词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