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程化解析: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文化取向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过程化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基于过程化视域可解析为:以具体的"信息技术"认知为基点,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大众信息技术工具e-Mail①的具体分析,论证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一学生刚上信息课都兴奋不已,对信息技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当揭开信息技术神秘的面纱时,有的学生却望而却步,因为信息技术理论性、逻辑性、操作性都非常繁琐;加之老师教学机械、呆板,没有艺术性、趣味性、感染性;学生由原来对信息技术的美好憧憬一下子被信息技术的"繁杂""混乱""困难"所击碎,自然失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除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还要采用多姿多彩的有效手段,使学生热爱信息技术,想上信息技术这门功课。  相似文献   

3.
"主体"和"主导"的关系;"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作用;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各需独有的学习方法,获得更有用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大学经历"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北美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以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在2004-2010年间"大学生与信息技术"的系列研究报告为基础,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大学生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绝大部分全日制大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在其学术经历中的应用仍停留在便利性和管理功能层面,并没有对改进学习、参与和交互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他们支持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适当"应用;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没有像自身所评估的那样强大;他们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符合"网络世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实现的途径解析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为主要依据,从以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的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形成"双素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双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强调"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那么,如何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讨论,真正发挥课堂讨论学习的效用,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作为培养信息能力的一个主要渠道,《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中课程目标的第2、5、6、7、8项中关于学生应具备的信息能力有明确的描述:"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体验"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验",学生不仅能形成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而且能形成信息技术生存和生活能力。通过"情境""认知""运用"和"评价",可以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努力地向前推进,新课程要求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课教学例子分析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高低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即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前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人才的信息素养呢?首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树立信息技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其次从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着手,分析出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感悟力和正误判断力,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使用能力;最后总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培养上述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许多学校配置了开设信息技术课所需设备。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信息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范谊 《广东教育》2007,(7):74-76
新课改启动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学生痛苦,教师辛苦"的现象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其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表现为: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学了数年信息技术,却不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间信息素养水平分化悬殊等.以上问题就是由课堂教学缺乏效率所引发的恶性循环.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在本区的听课调研,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对建设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技术素养,论述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例,阐述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剖析了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技术深度"的合理把握.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智能+"浪潮中,信息技术助力职业教育生态重构已初见规模,进入新的临界点,亟待理论的指引与规范.从"内生逻辑"层面解读,信息技术创生职业教育三维发展形态,职业教育三维发展诉求呼唤信息技术协同助力,总体呈现双边适配的逻辑形态.从"标靶方向"层面分析,由"嵌入"视角出发,以结构嵌入、空间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和制度嵌入厘清未来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助力职业教育生态重构的"推展路径"为:消解职业教育政策障碍,笃定生态重构战略方向;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夯实生态重构技术基础;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建设,消解生态重构现实阻碍;提升职业教育治理水平,贯彻生态重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体现2003年3月颁布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是中学生信息素养全部内涵。要求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社会的影响等;理解信息技术的术语、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常用设备,并能排除常见的故障;认识多媒体和网络,并能操作;能理解信息技术的科普文章,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常用…  相似文献   

18.
温薇燕 《考试周刊》2012,(27):123-124
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但是在我们平时的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持久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