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课文中蕴含着许多“为师之道”: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做个真君子;身教重于言传;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躬行实践。与时俱进。细细咀嚼,便能从中得到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
教书育人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在处于青春期的职校教育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从老子里借来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提出了要当好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品德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舆论界一再抨击语文教学;有的称之为“误尽苍生”,有的则质问: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有的批评语文课“把人越教越傻”……且不论人家是否说了过头话,扪心自问,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确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教材要负很大责任。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多定型于七、?..  相似文献   

5.
为师之道     
<正>9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教师节。教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职业,因为老师不仅教授知识,还传授为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而作为老师,最大的心愿也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们成才,桃李满天下!都说"桃李满天下"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桃李满天下"是什么意思吗?为啥是"桃李","杏梨"满天下不行吗?其实啊,这"桃李满天下"是有出处的,它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相似文献   

6.
为师之道     
教师,是个神圣而沉重的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他崇高的目标:之所以沉重。是因为他肩负的责任和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师之道     
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不是天生的。适时鼓励,恰当引导,给其提供广阔的锻炼空间和时机,使其由生到熟,熟而生巧,从而获得成功。知此,堪为师也。———题记  相似文献   

8.
为师之道     
教师素有"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人类文化知识的积淀和更新传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每一位求学者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教育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国际教育界十分重视教师在新时代的能力培养,认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富有成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不仅具备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为人师表的人  相似文献   

9.
为师之道     
教师素有“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人类文化知识的积淀和更新传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每一位求学者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教育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国际教育界十分重视教师在新时代的能力培养,认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为师之道     
成年人通常都是忘记了上学时是多么艰苦、乏味和漫长。为了把那些基本的常理背下来,必须付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努力。学会阅读也许是人脑碰到的最艰巨、最具革命性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看看一个成年文盲是怎样尝试识字的。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从教学论、教育关学、教学言语的声音形象、教学言语的风格四个方面谈了汉语教学对教师课堂言语的要求。汉语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效果,有利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语用原则是指说话如不遵守它们便引起交际失败的一套规则。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是一种特殊的语用场所,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本文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师在目的——意图原则的统领下,在阅读教学的不同环节应该要侧重遵循的情感原则、尊重原则、启发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熏染着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原则方面,至今有许多语文教师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等,对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议新时期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弘扬良好师德的传统。根据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新要求,师德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政治首位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贴近生活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加强师德建设要注意:注重自我高尚人格的塑造;实施人环境的塑造;运用科学制度的塑造;运用先进典型的塑造;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坚持生活化原则、综合性原则、主体参与性原则、动态开放性原则、认知与道德发展相统一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基本要求(2001年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绪论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相似文献   

17.
教材编写应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的目标引导教材建设。教材体系框架应以主要专业或专业群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为基础,按类型、分层次进行建设。文章通过结合自身实践,讨论了教材编写如何处理好学业标准和体系架构、功能分工与内容衔接、经典与现代、广度与深度、教与学、图文与习题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19.
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是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尊严的师道主要表现为"学高"和"身正",要求教师"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无"道"即无"德",没有"师道"就没有"师德"。中国古代师道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凝道成德的理想坐标和参照系统。师德的形成是一种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规定由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特质转化为内在于主体的获得性品质的过程,即"凝道成德"的过程。有德之师将会出于理智上的自觉和意志上的自愿遵循为师的当然之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师应把握教育教学的适应性、注重对学生加强生命理念教育和注意新时期师生关系中的法律规范三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思考,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