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即是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尊重.多元文化并存不仅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供了可能,而且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开展礼仪教育,对高校自身、学生本人乃至国家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通过完善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营造校园氛围,构建师资队伍等实践路径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从而实现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社会亟须多元文化教育。中小学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过程中,应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融入多元文化理念、贯穿多元文化内容,使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个政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以汉族人口最为庞大,但其他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汉族都密不可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既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民族文化观来看待"他文化",又可以在多元的世界里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技能,从而促使各民族文化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体现在教材中,落实在教育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互融与尊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及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多元文化课程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我国来讲,在开发多元文化课程时要考虑内容设置、地方课程、双语教育以及教师素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多元文化的趋势,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同时引发了人们对现行教育的一元文化课程的批判与反思,多元文化课程就是在批判一元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呼之欲出的。20世纪末以来,整个世界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在学前教育的学术领域也不例外。然而,多元文化课程也受到了诸多的诘难,如何解决多元文化课程自身的难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夏春华 《辽宁教育》2010,(12):54-54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以培养良好的礼仪素质为主线,从而带动其他素质的提高。在培养良好的礼仪素质过程中,我注意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疆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课程建构是南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南疆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建构中应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元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建构纵横有致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兴富 《课外阅读》2011,(10):105-105
讲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人民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所以从小加强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小学礼仪教育应该主要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具体内容。要使我国的小学礼仪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采用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构建“以礼待人”的环境氛围、老师们做到言传身教并且加强与家长们之间的沟通和共同教育等具体措施,使我们的小学礼仪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避免成为一种形式,也避免孩子们形成只在校园内讲礼仪,而除了校门就忘掉礼仪为何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14,(12):F0002-F0002
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宁市贾小庄小学,坐落于古城西宁湟水河畔,人杰地灵。学校以“办教师、学生喜爱的学校”为办学理念,在充分提炼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将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喜爱”之上。紧扣“喜爱”二字,以实行大部制管理,建设学校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以“团结、奉献、求实、争先”的贾小魂,打造开放合作、包容大器的教师文化;以“毕业课”“苗苗社团”“特色班级”“贾小六礼”等系列校本课程,丰富体验创造与个性发展共生的学生文化;以孩子成长为圆心,从结构、内容、形式三个维度建构“喜爱”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同心圆课程;以“预习导航、精炼提问、质疑交流、延伸拓展”的生本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课程体现了社会正义与差异多元的理念,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少数民族提升自我形象、提高自信,从容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助于保证处于弱势地位群体的教育均等。在遵循多元文化课程实施原则基础上,多元文化课程可划分为文化意识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民族特色类课程。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正在发生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培养科学素养。而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仅让学生经历现象形成经验,无法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只有主体性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科学探究的目的,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着“全科”和“专科”之争。从全人教育视角来看,小学教师承担班级管理、知识传授、资源协调、教育研究、健康促进等多重任务,故其定位应落脚在全科教师,即“素质全面、业务见长”,但其内涵应因地域、学段和学科不同而有所侧重。小学全科教师基本素养体现为个性与品格的童心性和师德性、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和融通性、成长与发展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小学德育"回归儿童生活"的理念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德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相时丰富的自然资源、民间文化资源和生产劳动资源,这些都可以用采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农村德育校本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应回归儿童生活,应立足乡土资源,应通过实践活动生成儿童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方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所做的礼仪调查为例,对在大学生中普及礼仪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用案例来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的课程设置源于老解放区的教育。1951年学制改革后,小学没有单独设立德育课程。1957年以后,为了突出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开设小学政治课,从教材到教法,运动式、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现象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为克服小学德育的成人化和形式主义,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 并不断修改与完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应的教材、教法,历时二十余年。回顾这一变化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后这门课程的建设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社会转型,因而要求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主动地、有意识地提升信息素养,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出现与发展的根本动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体系发展为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包括全人化取向、多样化取向和主体性取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SPARK(The Sports Play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课程是致力于改善儿童肥胖状况,促进儿童终身体育健康的一门体育课程。通过对它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再与国内体育教学相比,它先进的课程理念、科学的课程结构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和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扎实有效的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创建和谐文明校园。礼仪教育要结合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情,方向明确,措施得力,从理论引领、文化和环境熏陶、活动育人、发挥课堂作用及家校结合等方面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