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道联合举办了一项有关“名校情结”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3871名填答者中,55%的人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名校情结”。确实,我们看到在这样的“名校情结”下,每年高考结束,很多孩子为了名校,宁可选择高分复读,更有甚者,没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本是快乐的事情,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名校效应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片面地坚信"升入重点学校,然后考入名牌大学是人生的理想出路"。于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把目光集中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校园变得单调、乏味、死气沉沉,师生心声无处宣泄,内心异常压抑。片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家长和社会给予师生的精神"重负",成为横亘在校园和谐幸福上的一座大山。  相似文献   

3.
每年都有一些被一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放弃志愿,选择复读,以便来年考上一所更好的名牌院校.这些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名校崇拜"情结,抱定"非名校不进"的信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1999年高校开始大扩招之后,名校情结愈演愈烈.其实,"名校崇拜"古已有之,各国皆然.美国学生谁不青睐"哈佛",英国学生又有哪个不想上"剑桥"?  相似文献   

4.
《招生考试通讯》2005,(1):52-53
扩招、二级学院、自主招生……随着一系列大学入学政策的放宽.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正因为如此.考生和家长也渐渐将目光聚焦在名校身上。名校越不好进.就越显示出名校毕业生的价值。谁都想在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听听职场的声音:非名牌大学不要.这真是苦煞了莘莘学子.眼看着考生一窝蜂地报考名校.即使复读几年也在所不惜.其架势令人忧喜参半。名校真有那么好吗?这样舍身忘我地追求名校究竟值不值?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名校情结值不值  相似文献   

5.
一、院校与专业的把握 知名院校在许多考生心目中 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名牌大学代表 一种荣誉,是“尊贵身份”的象征, 甚至可以说知名院校在某种程度 上成了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社 会的一张通行证。名校情结,确实 难以抗拒,因为名校毕竟是名校,  相似文献   

6.
《今日教育》2012,(9):7-7
事件回放日前,《三秦都市报》一则报道指出,目前一部分家长花大价钱将孩子送进名校,主要目的不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孩子能上名牌大学,而是为了孩子能够交上一帮好同学,以后办事就有了强硬的关系网。报道立即引来舆论谴责。上名校为孩子学习成绩、为上名牌大学,花大价钱也许无可厚非,而仅仅是为了带来好的社会关系,大部分人对此无法理解。是什么触动了大众的神经?  相似文献   

7.
不语 《高中生》2015,(6):55
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题名占一席。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把高考当成一个家庭命运的转折点,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兴师动众,但因不得要领而找不到出路,集体陷入混乱之中。如何才能走出志愿填报的心理误区呢?1.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名校不一定适合成为你的母校名校的招牌一直为众多考生和家长虎视眈眈,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还没走出校门便被各大用人单位争相哄抢,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名校每年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当你的分数还没有达到绝对优  相似文献   

8.
北大与清华     
炎热的八月,每年都是高考分数公布、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新生的时刻。据国内排名第一的网站“新浪网”报道,今年依然是名牌大学炙手可热。北大和清华等历史悠久、师资雄厚的一流名校,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求职难的情况一年比一年突出。然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一旦拥有名校的身份,就不必为这些问题担心。名校的毕业证书意味着好工作和高收入,也意  相似文献   

9.
北大与清华     
炎热的八月,每年都是高考分数公布、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新生的时刻。据国内排名第一的网站“新浪网”报道,今年依然是名牌大学炙手可热。北大和清华等历史悠久、师资雄厚的一流名校,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求职难的情况一年比一年突出。然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一旦拥有名校的身份,就不必为这些问题担心。名校的毕业证书意味着好工作和高收入,也意  相似文献   

10.
"好多企业一听说你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把你的简历往边上一放,基本不予考虑."南开大学一位大四学生对自己在应聘中遇到的一连串挫折非常迷茫.这些企业多为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型公司,他们不接受名校毕业生的理由是:怕高材生们拿中小企业当做跳板,干不了多久便会跳槽.中小企业被名校学生"闪"怕了.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长春市中考招生情况看,各校,尤其是名校的录取分数相差悬殊。有的学生考分达到某校的公费标准,可家长却自愿自费上了另一所较好的学校。一分或几分之差,舍得花几万元上学,为什么?有的家庭并不富裕,有的家长借钱给孩子上学,就为孩子能受到优质的教育,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招生,初中升学,择校成了家长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面对大学的不断扩招,许多父母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都把眼光盯上了小学和中学中的名校,甚至不惜重金将孩子“塞进”名校。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每班45人,但名校班级却人满为患,少则60人,多则七八十人。与此相反,普通校则生源严重不足,这些学校出现了一批每班只有20多人的“小班”。天津的《每日新报》曾报道一所重点小学有75名学生的“超大班”的情况,引起了家长、社会及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到底是名校的“大班”好,还是一般校的…  相似文献   

13.
常征 《吉林教育》2005,(11):15-15
从今年长春市中考招生情况看,各校,尤其足名校的录取分数相差悬殊。有的学生考分达到某校的公费标准,可家长却自愿自费上了另一所较好的学校。一分或几分之差,舍得花几万元上学,为什么?有的家庭并不富裕,有的家长借钱给孩子上学,就为孩子能受到优质的教育,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阻力分析 1.传统观念障碍.家长和亲戚朋友都不支持或不积极支持.比如某名牌大学一毕业生准备自主创业,街坊邻居流言四起.说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在外有一顿没一顿的.这种来自周围的噪音,使学生和家长感到压力重重.过去是"学而优则仕",现在至少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开小店、摆地摊等搞创业,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地都会报道年龄最小的上线学生,也就是备受社会和家长关注的所谓神童,引发人们的神童情结。2010年,山东泰安10岁男童苏刘溢高考获566分,虽未达到一本分数线,但家长期盼着能有名牌大学对他破格录取。如若不行,则会选择一所二  相似文献   

16.
文化名校之道——以汪懋祖时代的苏州中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牌高中绝非只是训练学生考取名牌大学的应试机构,而首先是具有深厚学术文化底蕴与卓越课程创造的一流学府。作为一流学府的名校,其最本位的特征乃是教师可以拿出上佳的学术研究与教学。这样的名校肯定会有很高的升学率,但考入名牌大学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努力以卓越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来培养精心选拔上来的学生,才是名校的份内之事。汪懋祖时代的苏州中学不仅可以证明一流学府或文化名校的上述本质,而且能够为建成具有上述本质的文化名校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憧憬的“三部曲”。为了要唱好这“三部曲”,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名校。为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值吗?名校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读吗?学生又如何看待家长为他们选择名校……  相似文献   

18.
每年都有一些被一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放弃志愿,选择复读,以便来年考上一所更好的名牌院校。这些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名校崇拜情结,抱定非名校不进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资讯     
120门高校专业课全国共享即便高考时没有考进名牌大学,也可以身处名校课堂,听名师讲课,和全国各地的学生分享学习笔记,讨论课题。6月26日,教育部推出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全国大学生只要登录爱课程网,就可以共享名校课,所学课程的学分未来也有望得到名校认可。名校课堂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相似文献   

20.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不久前到吉林某高校求职,该校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王某今年研究生毕业,联系了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很有希望签约,可用人单位却以第一学历不是重点大学将他拒签。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就业时面临的这一尴尬不得不令人深思:难道只有拥有本科名校、硕士名校、博士名校的学历背景,才能找到工作吗?用人单位为何有“名校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