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自身、农业发展趋势、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政策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段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农业发展和环境政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国家财政对化肥和粮食的直接补贴政策对农业面源污染存在正向影响,即会增加面源污染;农业技术推广补贴、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存在负向影响,会减缓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科技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和农业环保投入对农业面源污染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奖励》2008,(10):43-44
主要项目简介 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首次以北京市行政区域为对象,开展了京郊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面源污染发生控制机理研究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技术应用与集成,经过六年(2002—2007)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秧与施肥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雪 《华章》2011,(20)
水稻是我国农业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水稻播种前的育秧过程中,育秧管理效果与施肥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对水稻育秧与施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实现科学种田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山东省供销社系统主导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施效果调查发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明显减少农业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提高效益。但技术推广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低、供销社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服务市场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作为河北省农业大市的唐山市,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唐山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当处置、秸秆利用率较低和农膜的高残留量,以及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非集中处理造成。在此状况下,唐山应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制度和机制、加大投入和补偿,以及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等方面采取措施,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原因,为了控制周市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从几个方面给出了防治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丽水市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指出丽水市农村农业面源的重点污染源为畜禽养殖业和农用化肥的流失。其污染物COD、氮、磷排放量已超过了工业企业。提出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高畜禽粪尿、人粪尿、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提倡使用可降解农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污水治理工作,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等措施防治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邢台市人口数量大、粮食需求、土地供给矛盾突出,在农业发展中,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污染现象,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邢台市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源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污染、化学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和生活废弃物污染;污染带来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和水质质量变差、破坏生态平衡等危害;防治对策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及宣传教育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以丹江口水库临近三个省份的5个市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估算模型,采用参数计算、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污染物中所含化学物质(如氨、氮、COD)及其入河量进行估算.结果发现:入库污染总量中,面源污染占绝对优势;在空间分布上,以南阳盆地和十堰地区贡献占绝对优势,库区区间贡献率较小;在化学元素的形态特征上,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以溶解态为主的氮和以颗粒状为主的磷.从面源污染的源头来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土壤侵蚀,薄弱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物转移,都是造成面源污染步步加深的原因.针对以上对汉中、南阳等5个市之间面源污染总量差异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未来丹江口水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科学对策,为丹江口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其污染源的高度分散性以及污染排放的时空不确定性,使得管理者很难确定具体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担,用于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的制度工具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难以奏效。鉴于过程监控的难度和末端治理的滞后效应,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及其进入环境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对策。我国应将现行有关肥料和农药管理的法规、规章上升到法律层面,同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构建地方政府联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机制,为顺利实施相关法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水质状况分析与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洞庭湖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为TP、TN,其它评价项目在Ⅱ~Ⅲ类之间,具有富营养化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洞庭湖区2000~2009年的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模型建立其在一定的论域上的模糊关系,然后据此得出旱灾指标的概率分布,继而得到旱灾指标的超越概率,最后分析洞庭湖区干旱的历史重现概率。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几乎年年发生干旱;每5.2年就要发生1次受灾面积超过50%的中度干旱;约每20年就发生1次80%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水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文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洞庭湖水安全总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安全形势最好的是东洞庭湖,最坏的是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介于二者之间,说明洞庭湖区水安全状况从东向西逐渐恶化.再从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具体水安全问题的表现看,三者也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说明洞庭湖的水安全问题是全湖性的.但不同之处和差异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广泛采用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生态工程的实施以及保护和发展矛盾的加剧,我国对生态补偿也越采越重视.洞庭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是长江生态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湿地恢复和洪水控制的重要地区;但在生态补偿方面,洞庭湖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洞庭湖区的研究也存在相当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流域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为文明的孕育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区经历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发展演变序列.洞庭湖地区的特色文化现象表现在稻作农业的长足发展、史前城址的发展、史前艺术的高超和祭祀场所的出现.在文明起源时期,洞庭湖地区的发展程度可与中原地区媲美.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湖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洞庭湖区时间序列背景下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以2005年数据与“标准结构”及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然后分析湖区各市、县的产业结构,接着对湖区各市、县的工业化程度做了判断分析,最后提出了湖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进行“三农三化”建设,推进湖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力促传统工业的改造与重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传统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治理直接关系着长江中游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仅将洞庭湖治理视为一个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以民族学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论证了洞庭湖治理中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而指出根治洞庭湖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若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洞庭湖灾变的成因,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治理就无从谈起。为此,从民族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生态民族学出发,提出了使用文化制衡与文化要素嫁接手段诱导湖区文化重构,去建构根治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2003-2013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洞庭湖的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截流十多年来洞庭湖水质以Ⅳ类或Ⅴ类为主。洞庭湖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其浓度值分别高于1.0mg/L和0.05mg/L。湖体水质劣于出湖口水质,出湖口水质劣于入湖口水质。全湖的营养级别为中营养,东洞庭湖在2008-2011年出现了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湿地既是一块宝地 ,也是一块洪涝灾害频发的险地。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影响到全国的大局。治理洞庭湖的关键是消除人水矛盾冲突 ,解决洪水和泥沙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要标本兼治 ,合理开发利用洞庭湖。只有这样 ,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洞庭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6-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区各三个站点4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1956年以来两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年变化来看,两地区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洞庭湖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性检验,而湘中丘陵区只是一种随机振动;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两地区气温都呈下降趋势,但湘中丘陵区变化幅度大于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