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徽文化门类众多、内容广博,和寿春楚文化同为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在现今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皖南古建筑的类型样式与设计风格既融会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又创造出极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个性特征,皖南古建筑不仅融入了皖南地域的自然景观,而且蕴藏着徽文化丰富而深邃的人文内涵,体现着徽文化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
从一民俗个案看中国现代作家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乡土作家描写的"求雨"习俗具有多样化的审美功能。这一习俗客观上体现了乡土世界复杂的民间心理和文化观念,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期作家鲜明的题材与主题取向以及多样化的艺术技巧。正是由于对风俗画、风情画、风景画描写的重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不断走向成熟,民族化、现代化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主流文化的角度来讨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审美趣味,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显明地带有精神贵族的趣味,和大众化、平民化、世俗化迥然异趣.呈现为崇尚人格意志,崇尚自然法则,崇尚虚静无为的复合态势.就其审美心态而言,是极端地排斥感官的满足.其审美追求是对生命价值的捍卫和人生缺憾的滋养.  相似文献   

4.
各民族的美学观念因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及实践经验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中华民族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中,由于受生产力低下以及洪灾的影响,粮食匮乏成为困扰全民族的首要社会问题,因而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受此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前人(如许慎)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仍嫌过于表面化。笔者试图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钟爱花,喜欢把感情融注在花的世界里,以花为题、以花为景,展示女词人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彰显女性自我意识、淡雅高洁的人生品质、无奈难舍的政治理想.试从李清照写花词入手对词人一生的追求作了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讲求含蓄蕴藉、余味曲包,多义化、感觉化的倾向很明显,带有强烈的暗示性、启发性。古代诗论也推崇语言的含而不露、语尽情遥,要求诗歌以有限的、极富包孕力的文字,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形象与意蕴,以最简洁的语言形式吸附、涵容最丰富的意义,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为诗歌语言的最佳形态。古代诗论家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自身是有限的,它所指向的却是无限,诗不是以表现语言为指归的,语言文字仿佛是一种指标,一种符号,指向无言独化的自然或情感世界,诗语即是在超越语言的有限中走向无限美。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社会中,身体消费已是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身体消费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并对人的身体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在崇尚瘦身美的社会氛围下,女大学生的形体审美取向也出现了偏差[1]。从消费社会的身体审美、消费型偶像取代传统型偶像、消费社会中的个性崇拜及消费工具的导向性作用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身体消费对现代女大学生形体审美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然作为艺术的主题,在中国是由于士人地位不断边缘化的结果,西方则意味着知识阶层求美活动的转向。因此,自然美在艺术中的表现,由于受中西知识分子不同的价值追求、审美意趣的影响,因而在求美活动中有雅化和美化的分野,艺术手法则有象征与写实的独特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10.
刘章的组诗《北山恋》是刘章诗歌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标示着作者诗歌独有的审美个性。他的诗迥别于现代诗的某些病态意识和奇特的表现手法。充满着和谐、清新与热爱乡土生活的真情。刘章诗歌的文化底蕴是古典的、浪漫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这表现为诗中对大自然迷恋的情结、温柔敦厚的气韵及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技巧。他诗歌的形式与其内容相濡相补,共同构成其诗歌特别是乡情诗的内蕴,构成主体的“内在图式”,承载着主体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定位问题 ,自美学创立以来一直存有争议 ,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对美学本身性质认识不同 ;二是美学研究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期望引起讨论 ,最后统一研究对象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黑格尔美学思想曾为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全部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即他对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4.
认知美学从全盘否定美的本质问题入手,极力宣扬科学主义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股美学思潮,它"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唯自然科学是从,否定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否认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只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全部,以科学主义美学否定人文科学和人本主义美学,只能走入偏执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作为人文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美学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否则美学研究必定误入歧途,认知美学就是在否认美的本质问题的歧路上进入了无出路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人文科学问题、跨学科问题,科学主义美学是不敢问津和无能为力的,认知美学就只能在科学主义的迷途里徘徊不进,掉进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泥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5.
“趣”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前的衍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先秦两汉时期,“趣”主要作为动词和副词的词性出现,表现出非审美系统之义;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趣”在用于人物品评的同时,伸展到论文谈艺中,显示出了“趣”的多种审美涵义;三、唐代,以“趣”评诗论文较之以前虽不见大增,但个别诗论家从理论抽绎的高度将“趣”予以了升格。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an aesthetics of exemplarity could be a useful component of projects of moral self-cultivation. Using Linda Zagzebski’s exemplarism, I describe a distinctive, aesthetically-inflected mode of admiration called moral attraction whose object is the inner beauty of a person—the expression of the ‘inner’ virtues or excellences of character of a person in ‘outer’ forms of bodily comportment that are experienced, by others, as beautiful. I then argue that certain moral traditions deploy inner beauty within their practices of moral self-cultivation—a good example being Confucianism. Advocates of exemplaris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therefore take seriously the ways that an aesthetics of exemplarity can play roles within projects of moral self-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在文章中发现美,品味美,对学生个人素质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去发现美,品味美,意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美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国外教学美学研究起步较早,涉及教学法的美学意义、教学内容的审美改造、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等方面;国内教学美学的研究经历了教学与美学的初步嫁接、教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教学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国内外教学美学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在像教学美的定位、教学美的价值和教学美的创造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发展几千年,其内涵丰富深奥,不一样的语境表现的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文艺美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语言文化,促进了我国艺术、广告、服装等行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语境做了简单的概述,通过中西方文化等差异来对比,得出在运用文艺美学后中国语境要表达的内涵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