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天地》’99年第16期刊登了《一个差生的自述》一文,真实地道出了“差生”内心的苦恼,反映了“差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常受到鄙视、白眼等不公正待遇:老师批评的言语,同学们的讽刺嘲笑只往我耳朵里灌。在家里,我被视为“不争气”,亲戚邻居也时时在指着我的  相似文献   

2.
名词拾趣     
我与《中学生理科月刊》──《相使相伴》差生做选择题──“像雾像风又像雨”读者与《中学生理科月刊》──“有缘千里来相会”中学时代──“相见难,别亦难”差生在课堂──“梦在飞,梦在飞,飞到了天南和地北”住校生──“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失败──五行缺土《中学生理科月刊》──“舍不得你的人是我,离不开你的人还是我”考入初中──“踏进茫茫人世间”几何与代数──《双双飞》名词拾趣@罗树范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却愿意“折腰”,这里的“折腰”,是指见到老师就恭恭敬敬地鞠一躬,然后礼貌地问候一声“:老师好!”说实话,以前我见到老师从来不问好。一是因为我紧张、害怕,见到老师就像老鼠撞上猫,不是用"隐身术"——躲在墙角,就是一溜烟地跑了。二是我在班上的成绩中等,既不像尖子生那样被老师视为"掌上明珠",也不像差生那样和老师"形影不离",所以我对老师怀有一种陌生感,这使我见到老师就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4.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上对“差”有这样的定义:“差,不好,不够标准。”那么,差生自然也就有不好,不够标准之意了。可我们评价差生的标准是什么呢?只要走进学校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差生”,无一例外的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是成绩达不到及格的标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句。书中对“沃灌”注:浇灌。我在讲解中试用此义将“媵人持汤沃灌”译成“媵人用热水浇灌”总觉得不妥当。而“灌,注入也”(《辞海》),在这里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学刊》 2000年第 5期,发表了孙喜亭先生的文章《德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 ?》,孙先生是针对“当前有一种德育立论,主张应从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层次上全面否弃、拒斥灌输”而发的。我同意孙先生的德育不可能完全拒斥任何意义上的“灌输”的观点,因为没有继承 (灌输 ),就没有进化。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向孙先生请教。   一关于“灌输”的界定   孙先生说:“这个文化传递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称为灌输,即所谓‘输入’社会意识内化于主体”,“灌输就是对人晓之以理,就是传播与传授…  相似文献   

7.
从小,我就一直是被老师遗忘的差生。我从不敢奢求老师有一天会突然把我记起,也不敢奢求自己明天的命运会是阳光灿烂,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老师连这也要阻止我?“你们不要天天和那些差生去鬼混,他们会把你们带坏。”“你们不要理会那些差生,他们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渐渐地,所有人都远离了我。虽然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老师,您为什么要瞧不起我,甚至对我冷嘲热讽?您知道吗,正因为你的这种态度,让我这个本来就自卑的“差生”,又披上了一件孤独的纱衣。我真心地希望,那些只…  相似文献   

8.
吃葡萄皮不吐葡萄:我听梁静茹的《宁夏》,里面有句“知了也睡了”,听成“吃了也睡了”,当时还惊呼:咋有如此生动的歌词呢!陈小春有一首“她像个天仙,她太美了”,我总听成“她像根天线,她太美了”我就一直纳闷,她像根天线为什么还“太美了”呢?☆★☆★☆★☆大力:我听伍佰和莫文蔚合唱的那首歌《坚强的理由》,里面有一句伍佰唱的:爱上了你,将一切都抹去,我总听成:爱上了你,奖一只老母鸡。跟宿舍姐妹共赏S.H.E《.SuperStar》:是天,是地,是神的旨意。我当下就听成:是天,是地,是社会主义。完了还夸我姐妹一句“:你真牛,听的口水歌觉悟都那么…  相似文献   

9.
在对列宁灌输论的追溯中,一般认为列宁在1902年《怎么办?》中系统阐发了灌输论,此后灌输论成为了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目前,教育领域逐步由反对生灌硬输的教育方式,发展成对涵盖灌输原则、灌输方式、灌输目的等内容的列宁灌输论全面质疑。质疑大致围绕着灌输论的本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展开,包含“错译”“取代”“失效”“过时”等。回应上述质疑,应当立足于《怎么办?》原文内容和列宁灌输论本质意蕴,以探析“灌输”词意力证《怎么办?》灌输论提出的必然性,在阐释灌输论内涵中明确灌输主客体及其内在关联,证实灌输论对我国当代社会建设实践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 (以下简称“两课”)教学困难之一 ,就是灌输效果普遍不够理想 ,“灌而难疏”、“灌而不进”、甚至“灌而外溢”。其原因是教学实践中将灌输原则与灌输方法片面化、简单化理解。笔者认为 ,正确地认识灌输理论、改进灌输方法并以开放的心态密切注视其它理论对灌输理论的作用与意义是“两课”灌输得以成功的关键。一目前 ,“两课”的灌输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 :一是否定或部分否定灌输理论、作用及其方法论意义。有人认为灌输论过时了 ,它是列宁在 2 0世纪初针对当时工人…  相似文献   

11.
“差”!一个无形的标签,是孤独者的标签,它像一个栅栏,把我们和一切都隔开,差生,在班级里受人鄙视、白眼,不敢面对现实。差生的心永远都隐隐作痛,永远背着良心的谴责。我作为一个差生,曾经深深的痛恨过,哭泣过,可伤心流泪又有什么用呢?我告诉自己,不要悲观,更不能放弃努力,要勇敢面对现实,可总又以泪洗面。就因为我是差生,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安慰我。  相似文献   

12.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13.
儿子写道:“优生像兔子一样跑进教室,差生像乌龟一样爬进教室;下课铃声响起时,优生像乌龟一样爬出教室,差生像兔子一样跑出教室。”“我的天,还有三年哪”去年九月,我的11岁儿子上初中。儿子骑车上学,身子很夸张地左摇右晃。天不亮摇向学校,去上早自习;天黑定从学校晃回。突然的变化,弄得他妈妈既心疼又头疼:心疼他的身体,头疼他的学习。我的儿子在整个小学时代一直是所谓的差生。“孩子本来就挑不动一百斤”,他妈妈说,“现在又凭空加上了重量,他不是要累得趴在地上吗?”我却对此一直持乐观态度。我相信教育本意是“唤醒…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篇高一学生的日记。其中有这样的一些话: “我诚恳地希望老师们想一想:难道你们那冷峻得怕人的面孔,就可以使差生们赶上来吗?”“你们对优生满面春风,对差生冷若冰霜,就会使差生对你产生一种对立感,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感觉不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日记还介绍了差生和歧视差生的老师之间的争论: 老师:“我不可能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16.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过:“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而从未有种不好的庄稼。”没有一个人因为庄稼长势不好而抱怨土地不争气,而是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教师对待每一位差生(智力健全者)就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不是应付,更不是放弃,而是对他们多一点赏识,多一份信任,多一点宽容和爱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在如何培养差生转化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做法。1.多一点赏识在教学中采用赏识法,使学生对自己时时树立起好孩子的感觉,做什么事都相信自己能行。特别是差生,从心灵深处点燃他们上进的火花,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翠鸟》时,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对朗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我问:“请哪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我肯定地说:“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这时,全班只有一位同学没有举手(她是一位性格内向,常被其他同学歧视的差生)。我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说:“读不好。”我说:“别怕,大胆地试一试,我相信你会读好的,大家掌声给予鼓励。”她站起来,涨红着脸读道:“翠鸟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相似文献   

17.
一切科学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都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深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科学一旦产生 ,后人若再认识某一特定对象 ,就无需再走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道路。人们只要通过传递、学习的途径 ,就可以掌握它。这个文化传递过程 ,其实就是“灌输”对于“灌输”,我认为不应该采取排斥的态度 ,特别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灌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灌输”的教育属性  “教”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上所施 ,下所效也”。所谓“施教”就是教育者要按照一定的目的 ,选择一定的内容 ,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 ,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激发差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我作了如下尝试。一、从故事入手,培养差生的作文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差生对作文的兴趣,我将八个差生归为一组,利用课后时间,讲一些形象生动优美感人的故事给他们听。我爱写作,也爱表演。当我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时,这些被人称为迟钝的孩子,眼睛里闪闪发光,都听得入了神,我心里很高兴,说明孩子们已经用心来接受作文了。开始,我讲《一千零一夜》上那些充满智慧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人多聪明啊!”“聪明在哪儿呢?”我反问,他们又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最后几个人合起来,也能  相似文献   

19.
我是差生     
别问我是谁,这对你并不重要。我只是一个差生,人们都这么说。说的人多了,就成了事实。差生就差生吧,我也不觉得丢人,反正自己学习不好呗,人哪能都一样呢,没有我这学习差的哪能衬托出别人学习好。我嘴上这么安慰自己,心里却感到特虚。好在我的脸皮经过千锤百炼,厚得像城墙拐角一样,别人说什么难听的话,我也不在乎。可我的脸皮再厚,也是脸皮。我清楚地记得我一生中最大的耻辱,高一期中考试后,几乎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带着轻蔑的口吻嘲笑道:“真不知道你这种人是怎么混进高中的!”我感到燥热难耐,喉咙被堵住了一般发不出声音,阵阵针扎般的疼痛遍及…  相似文献   

20.
沈丽娟 《师道》2008,(11):22-23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灌输法”以它独具有的魅力重返低年级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灌输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改变了原来的老套套。灌输的内容再也不是空洞而抽象的说教,而是生动而鲜活的知识。针对它的缺点,我们灵活地把“灌输”和“引导”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引导消化和吸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得灌则灌,当导则导,又灌又导,则水到渠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