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教育所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吴文达 《考试周刊》2008,(20):121-122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课程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强调实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地理学科又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主干性学科。所以,必须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学的目标,在地理教学当中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从而提升中学生们的素质与环境意识。本文分析了中学地理学科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将环境教育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分析地理教育对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探索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中,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美国201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标准》(下文简称"新标准")中环境与社会内容的研究,可为我国地理教育中环境与社会部分的内容提供借鉴和参考。一、"新标准"中的环境与社会"新标准"以六大要素和十八项标准为主线。[具体内容见《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2期《美国2012版地理课标中自然系统内容的分析》一文]环境与社会作为第五大要素,位于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之后。图1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甄境教育的关系可眦说是非常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申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和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许彩君 《教育》2011,(18):45-4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新的课标也强调:"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有相互包容的部分,有紧密联系的部分,也有重叠的部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90):120-121
<正>地理学是一门旨在描述地球表面区域特征,进而揭示地球事物出现、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教育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又可以对国际教育、环境与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中学地理教育应密切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校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已普遍被社会所认同。地理教育的环境化趋势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纵观近几年编制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几乎均以可持续发展为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协调人地关系为主要线索 ,大量充实了环境教育的内容。由于地理学科研究对象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同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因此 ,地理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很有意义 ,尤其是围绕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教育有统一性。因而以地理课程为载体,挖掘其环境教育的价值并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使得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更具有地域空间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产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多年,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负荷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全球问题。因此,提高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已成为必须认真完成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在环境教育渗透的相关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协调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  相似文献   

15.
于志强 《考试周刊》2009,(37):193-193
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因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应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之中主要采取渗透模式,而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本文就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及在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作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与中小学环境教育相对接的高师地理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与中小学环境教育相对接的高师地理课程改革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环境素质的提高,而且可服务于高等师范院校主动开展与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对接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组以"中小学环境教育创新与高师地理课程改革研究"为题,针对教育部提出的要尽快在全国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环境教育的形势,结合国内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高师地理教育专业为依托,采用"一体两翼"的形式和"一目标、四途径"的方法,培养、培训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以此开展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有效推进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8.
唐冬琴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73-273,291
在环境教育所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经问卷调查,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0%;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60%;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有60%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有90%的学生表现有进步。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索和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地理敏育的核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索和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