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道德行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教育工作必须以知识为载体,以知明理,以理激情,以情促行。为使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就必须培养学生积极、深厚的民族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知、情”并重,把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增进学生的民族大团结意识。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注意情感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地,都在一定的地域上生存和发展;如果失去了生存的地域环境,也就没有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因此,…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含蓄难懂、篇幅长、主题深,导致每次教学他的文章时,师生双方都感觉到费时、难见成效,导致一堂课结束后都十分疲惫.事实上,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文章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然停留于课文,而忽视了学生,尤其是学生“知”“情”“意”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规律,导致教学设计环节和内容严重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3.
知、情、意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三个基本方面或功能,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这三种功能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各种缺陷,把知、情、意真正统一起来了。它的内容、特点和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这三者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知、情、意的统一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艺术和方法以及教学的态度和作风三者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学到手,达到这门课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对 CAI 的认识1.CAI 是“助教”,而不是“代教”,其作用再大,也不可能超越有直觉、有思想、有感情的教师的讲授。谁都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统一过程,如果说“知”的任务可部分地由计算机来完成,那么“情”、“意”的任务则主要靠教师和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完成。可以说在直觉、灵感、想像、态度、精神、意志、方法等方面的训练,计算机远不如教师。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特殊课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其主要任务还是让学生掌握品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怎样让学生掌握和巩固品德知识,进而指导和评价学生的行为,我认为品德课的练习设计尤为重要。而目前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品德作  相似文献   

6.
"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两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关键是构建“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其体系应以“两课”知识内涵为内容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从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两个层面加以构建,使之规范化、具体化、明确化和行为化。这样有助于“两课”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掌握、操作和评价,实现“两课”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钟先利 《教师》2010,(24):10-12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何榕 《考试周刊》2010,(15):223-223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热情、智慧和创造,发挥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科学指导作用,教育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在教学实践中知、情、意、行的合理运用能使我们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知”指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指相关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情”,不仅指学生对处理事情的感受和评价的情感,而且指学生个人情操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纽带:“意”.是学生自身追求理想所表现出来意志和毅力;“行”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动和实践活动。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讲,好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洗涤,情操的陶冶,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因而,如何融合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把学生的知、情、意、信、行统一起来,是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发挥其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 ,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当下“课程思政”学习中“知、情、意、行”严重脱节的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具身”式“课程思政”概念,强调“身体”亲历参与在“课程思政”学习中的回归,涉及知识、感受、动机及行为“四维”系统。基于“具身”式“课程思政”学习的内涵,论证“具身”教学对学生“知、情、意、行”改变的重要价值,重构“四维”和谐统一的实现路径“。知”是基础,汲取“知技价值”认知“;情”是核心,点燃“知技报国”之情“;意”是动力,砥砺“知技报国”之志“;行”是落脚点,力“知技报国”之行。四者和谐统一,形成螺旋上升轨迹,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无疑会使他们热爱祖国语言,并自觉运用祖国语言。一、情感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情、意、行”的教育,“情”在其中处于纽带、桥梁作用。情感教学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活知识点,调动起学生获得知识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行为的规范,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教学分成形式的教学和内容的教学两大部分。并陷入“以文悟道”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语言文字、结构表达等只是形式…  相似文献   

13.
赵兵 《考试周刊》2010,(20):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不断转化过程。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要注重道德观念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还要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着眼于将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向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搞好思想教育,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要搞好“情感渗透”,“情感渗透”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的相互交流感染达到高度的和谐融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一、教材为本,情与知的统一,以知育情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学科有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并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感式”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的积极心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 ,是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 ,其中知为基础 ,情是动力 ,行是归宿。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认知转化为信念。有了信念 ,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而形成信念必须培养学生与知识相适应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 ,设法使…  相似文献   

17.
教学具有教育性,传授科学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那么,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思想性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 加强自身知、情、意、行的培养 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这个主体虽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具有教育性、示范性的影响力,时时处处都在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情、意、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要 ,又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去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 ,探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意示、个性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我松开了套在学生身上的多种缰绳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尝试着进行了“开放式”教学 ,效果比较显著。一、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进行“导游式”教学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 ,这些文章文辞优美 ,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还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内容 ,热爱…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理念 1.以情景创设为基础,通过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思考、探究和获得知识,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动口、动情、动脑、动笔,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组织好一个丰富、有序的课堂,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从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过程的分析入手 ,学生学习的内在运行有两个不同的过程 :一是感觉——思想——知识智慧 (包括运用 )的过程 ;二是感觉——情绪——意志性格 (包括行为 )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情和知两个客观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就会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和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 ,以情促知 ,以知激情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就是“情知互动教学”模式。一、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是模式的前提学生学习动机的存在 ,不仅需要外在条件的激发 ,更重要的是内在心理因素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 ,需要、愿望、兴趣、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