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昙花     
王生兵 《阅读》2012,(11):14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呈叶状,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地开放的花蕾。我和朋友,坐在厅里,喝茶、谈心。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  相似文献   

2.
写作中的“表达”,是使用不同性质的语言文字的手段。称“表达”为“表达文字”比较准确。鉴于习惯,也可以称为“表达方式”。划分不同的表达方式,应以语言文字的不同性质为依据。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议论三种。抒情、说明不能作为独立的表达方式。它们的职能本来就分别由其他表达方式承担着,现在,应该正此名分。  相似文献   

3.
以前,“小迷糊”听到“数学”两个字就头大,可自从当上了数学科代表以后,“小迷糊”开始转变了。数学单元测试的成绩出来了。同学们的议论让“小迷糊”很难过。又一次数学测试到来了。在老师的办公桌上,“小迷糊”看到了这一次测试卷的答案。“小迷糊”心神不宁地拿着试卷跑回教室。接下来的几天,“小迷糊”做什么都无精打采的。  相似文献   

4.
在路上     
张成红 《阅读》2011,(12):1-1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首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书山有路。远方,是一片丰沃的原野。我童年阅读的启蒙源自小人书。从小人书到中外名著,在成长的路上,阅读丰满了我的人生。十八岁那年,我初为人师,依然倾情于文字的魔力。我会重温儿时作文课上的兴奋与激动,于是,会经常在全班的孩子面前品读某个孩子的佳作,那个孩子肯定是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5.
嵇康锻铁与服散养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锻铁是嵇康生平事迹中不可忽视之点。它以躲避政治迫害为首要目的,又与当时士林盛行的吃药之风密切相关。它是作为服食家的嵇康的一种身心调养术。嵇康笃信神仙,这就决定他必然讲求吃药,其中以五石散最为常见。锻铁与服散有重要关系。服散对嵇康的生活、性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爱人之心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磅,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  相似文献   

7.
莫里亚克的《苔蕾丝·德斯盖鲁》, 在坚持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 借鉴了电影、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严谨巧妙的艺术构思。小说在结构上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在情节结构上采用了逆转和突变。二、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小说在运用传统心理表现手段的同时, 借鉴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三、精湛的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小说采用了拟人、象征、比喻、隐喻写景, 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者对目的论的适用性的质疑不够。目的论是否适合文学翻译乃至诗歌翻译值得商榷。弗米尔的目的论忽视了诗歌的形式,无视翻译的准确性。诺德修正过的目的论仍未处理好原文作者和译者的关系,且理论本身仍有其他问题。目的论不适合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9.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各位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儿时学习语文的经历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流传千古的绝唱,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如品佳酿。这其中奥妙,其实是阅读,尤其是背诵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初中的学习阶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背诵,  相似文献   

10.
1教具装置(见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设计而成。②音叉的振动由于振幅很小,通过音叉振动成像仪可以观察它的运动图像。③制作材料成本低,呈现的效果好。(2)用途可应用于常识课和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听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又能看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曲线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