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文[1]中,我们曾经指出,数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赋予”和“文化继承”的过程.因此,思维与文化是数学活动的双翼,也是数学教育的双翼!在文[2]中,我们进一步指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观念则是文化系统的核心.因而,问题与观念分别是思维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观念与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的关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反思与成长     
反思,《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西方哲学中。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认为:“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教师反思是以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视角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教学活动过程以及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和历史、现实的对话,是和高尚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活动.El常阅读教学的任务可以归纳为: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通过引导学生深究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欣赏物理之美不仅能美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德性、陶冶人的性情,还可以开发空间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研究事物进而进行创新的兴趣.创造心理学认为:“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美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可以成为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强烈动机,并能培养人们丰富的创造力.”下面通过电磁场中两例习题的展示来赏析带电粒子的运动美.  相似文献   

5.
赵建春 《考试周刊》2010,(21):85-86
观念的开放.理念的转变,是数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它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实质是师生的一种特殊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相互建构。要实现这种“平等”,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心灵得到自由,思维得到自由,探索得到自由,也因此敢于合作,敢于创新,个性勇于张扬。这种氛围的营造,能令学生心灵得以放飞,能力得以创新,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丰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薇 《现代语文》2006,(10):13-14
语课标标准中多处指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而在相应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精神世界的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抑制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不外乎二个方面:一是教学观念的保守落后,二是教学程式的死板。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保守,自然毫无创造可言。在作文教学中,主要表现为:   一是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分离。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利用从阅读教材中获得的知识进行写作,学以致用,而是将写作从阅读教学中独立出来,出题、训练不扣阅读教材,不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使学生宏观联系的立体思维受阻,造成写作中的平面思维和单向思维。   二是与社会的隔离。社会是学生写作的材料库,也是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空间,学生知识的检…  相似文献   

9.
反思性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Loke)、斯宾诺莎(Spinoza)等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之为“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 在洛克和斯宾诺莎之后,杜威(J.Dewey)是论述反思最著名者之一。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理论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其主要步骤有:“(1)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2)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曹春艳 《学周刊C版》2011,(10):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同时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语文这门学科集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  相似文献   

11.
在聆听与采访的同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完善,对真理的探寻。很喜欢一位选手的话,她告诉我说:读书.是读一种感觉.是一次与作者心灵的碰撞。她的收获则是做自己.溶入书中做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12.
判断、选择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环节,在创造性活动中,判断和选择往往表现为直觉的评估和认定.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思维的监控结构作用于思维过程的表现,而数学观念则是思维监控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里的对话观点是建立在加达默尔“视野融合”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另辟一条观察问题的途径,以期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实效性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黄伟严 《考试周刊》2011,(65):44-44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受到感动,也就是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宋代的教育学家朱熹讲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构造一节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课.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渎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独特感受,才能真正听到学生心灵的歌声。一、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配合"自己详尽而死板  相似文献   

18.
思维是人们的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正向或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反向分析思维),在中学数学课本中,逆运算、否命题、反证法、分析法、充要条件等都涉及到思维的逆向性.在数学解题中,通常是从已知到结论的思维方式,然而有部分数学问题若是按照顺向思维方式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常常伴随有较大的运算量,有时甚至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多注意规律性例题的逆运用,正难则反,常常会使问题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育具有巨大的道德教育功能,可以开启心智.启迪思维、训练能力和陶冶情操。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则能够更好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生命价值意义的实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浪潮中。本文从解读历史新课标,教学实践与以身作主等方面探讨了历史教学中怎样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群英 《考试周刊》2013,(76):25-25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