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性思维十分丰富的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何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 ,在诱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启迪学生创造思维等方面的方法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董淑珍 《考试周刊》2014,(77):39-39
<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究竟要学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归根结底是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构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性思维十分丰富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在诱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启迪学生创造思维等方面的方法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语文知识的自身特性(需要多背多记)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困难之一。对于培智学生而言,由于其身心发展上的缺陷,在语文学习上,就更容易导致感知缓慢,思维不连贯;课堂学习中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思维迟缓、理解能力差、遗忘快。培智学生的特点决定他们听语文课常是如同"听天书"。因此语文课上经常是教师表演"独角戏"的冷清景象。培智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我们该如何破解上述现象,从而提高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激发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学生说,他们很想上"开心的,长知识的语文课",不少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课,可为什么语文课却让他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呢?谁动了语文的美丽?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怎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丽?让他们热爱母语,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习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一.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力和自豪感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人们有了这样的误解: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激发,却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殊不知,任何一种思维品质都得从小养成。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应在低段语文课上缺席,而应在语文课上闪亮。  相似文献   

7.
刘国正先生“语文课要教成语文课”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努力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生用语文的眼光看待语文问题,站在语文的立场思考语文问题,使用语文的思维解决语文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正确理解语文教学的任务,精心提炼语文教学的内容,恰当配伍语文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什么要注重逻辑思维构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语文教育是逻辑思维型的教育1.逻辑思维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内在要求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学生思维培养。首先,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叶圣陶先生早在40年代就对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其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人们运用听说读写进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9.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学习的好与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坚实与否.为了把语文课上"活",我们从开放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入手,上"活"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正>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语文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读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多年来,语文教学大多行走在它的边缘。而语文  相似文献   

11.
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合作学习教学法。某评论家说:"两个人各一个苹果,互相交换过后还是各一个苹果,但是将两个人的思维互换后,就会得到两种或者更多的思维。"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将原始教学的束缚突破及学生语文思维方式打开,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然而,在信息技术被引入教学以来,一些教师把初中语文课上成视频展示课或"文学鉴赏"课,完全脱离了语文课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谈到语文教学,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语文课谁都能教,但真正能把它教好、教活的没几个人。一节语文课之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这节课不好,沉闷、课堂不活跃,我听了直想瞌睡……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教案为学案,摆正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位置,让学生动起来,活化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化,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的战场,抓住了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大幅提高。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每一堂语文课,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亲近语文、收获语文,能够指导学生充分领略母语所创造的文学世界是多么美妙,能够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诗意地栖息着的大写的人。学生以何种方式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课的神圣使命.当下,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很多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更加讨厌语文课,他们不想读书,不会读书,更谈不上热爱读书;很多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作文等相关语文素养非但没有提高,还有下滑的趋势,学生们越来越不会说话了,越来越不想说话了……这种情况,实在令人优虑.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让初中语文课"动"起来,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还需要多方长期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语文课"动"起来,以下三方面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育,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同进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道"和"授业"能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里的关键是要从语文课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激发上入手,注重教与学、说写与阅读、课堂与课外、思维训练与人格培养四个关系,让学生个性在多彩的语文课上轻舞飞扬,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吕虹 《辽宁教育》2010,(9):37-38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有了这样的观念:语文教学里,应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激发,却忽视了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人们普遍认为:低段的语文教学读读背背,写写抄抄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深度,更无须太多挖掘课文引发学生的思考。殊不知,时间长了,学生在语文课上懒于思索,思维就在语文课上缺席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柏丽的文章介绍,李淑一的语文教学,留给学生深刻印象的,是三个方面:让学生读书背书,精彩的讲解,以及严格的语文技能训练。这似乎与现在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不甚契合。《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于是,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评价语文课的重要标准。那么,拿这样的标准衡量李淑一的语文课,结果会怎样?恐怕很难得到肯定。亦即,假如李淑一生活在当下,拿这样的语文课参加教学能手比赛,恐怕很难评上。因为,她的课没有"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已具备初步的或相当的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不产生懈怠心理,并有事可做,就要设法让内容“陌生化”。而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陌生感,必须巧设一些问题,搭设思维跳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拔动学生心弦,开拓思路,活跃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