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视野》2006,(2):43-44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追忆》的撰稿人,要来说《追忆》的文字,总有王婆卖瓜的味道。古人云,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一把破扫帚,尚有如许身价,偏爱点自己的文字,也是人之常情吧。《追忆》初稿出自好几位同人之手,笔者不过其中之一。说说它的文字,严格说来,恐怕还算不上自我吹嘘。 讲到《追忆》,要从上海市档案馆1994年举办的图片展览《旧上海掠影》说起。这个展览,搜罗馆藏的数百幅历史照片,以再现上海近代历史风貌。报纸上一报道,职业敏感性极强的几个出版社编辑闻风而来,抢着约稿,要把展览的图片编成画册出版。比较各家出版社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值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之际,电影《红樱桃》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思考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主人公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4.
5.
6.
李正一 《湖南档案》2011,(12):43-44
谁都希望自己的青春能绚丽多彩,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近30年的“档案工作”经历,让我在进人社会的第一步,懂得了踏实肯干,懂得了勇往直前,懂得了追求与奉献。我用自己忠诚奉献的赤子丹心,以勇于开拓创新的胆识,以克服重重闲难的毅力和忘我的工作风范,干一流工作,创一流成就,为永州市档案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先后担任过业务科科长、办公室主任、法制教育科科长,所到之处,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丛 《出版参考》2007,(4):46-47
2003年。侯祥麟已经91岁高龄了。这年4月.非典在北京城肆虐。5月25日一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两院院士侯祥麟同志家里.给老科学家带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慰问。  相似文献   

8.
追忆何老     
尊敬的何微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卓越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家。1999年4月6日,年届83岁高龄的何老因病辞世,驾鹤西去,这是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令人不胜悲痛和悼念!  相似文献   

9.
追忆董辅礽     
董辅礽临去美国时对我说,我会回来的。因为我俩还有一项宏大的研究计划没有讨论完。然而,他终究还是没回来  相似文献   

10.
追忆春天     
《追忆春天》拍摄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大娘倒背着双手,出神地目视着一辆婚礼彩车。大娘的内心世界是高兴又是复杂的,从面目表情和衣着来看,大娘的晚年是幸福的。面对彩车,她当年结婚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作品通过今昔对比,歌颂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追忆春天》对被摄主体的刻画是成功的,我想每位读者看到这幅作  相似文献   

11.
追忆汪应祥     
我大概是编辑部应该较早知道而又是最晚知道汪应祥惨遭不幸消息的人。所以,当那天南京军区宣传部的新闻干事江伯友在电话里说要处理汪处长后事,我怒斥他胡说八道,想接班也不能这么咒人呀!谁能相信那么活生生的一个人就突然没有了呢?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他还给我打电话,盛情邀我到他的新单位上海警备区作客。噩耗得到证实。他遇到了突如其来的车祸!我就像被抽了筋一样,两条腿软得抬不起来,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人世间竟是如此的险恶无常,人的生命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应祥老弟,你走得太急、走得太惨了啊!大概是10多年前,我认识了汪应…  相似文献   

12.
追忆赵一曼     
正1932年9月,我由《东三省商报》社转到哈尔滨《国际协报》社担任副刊编辑。一天,同我单线联系的中共满洲省委委员金伯阳向我传达了党的指示,要我很好地利用副刊,来作为宣传革命和团结进步人士的阵地。我那时刚参加党的工作,没有读过马列主义著作,对于党内文件和宣传品也读得不多,对党当时的方针政策理解得也不深。选用来稿和自己写稿,都无人讨论,也不经谁审批,完全由自己决定,有时这个可利用的阵地也就不能完全合乎党的  相似文献   

13.
追忆知己     
人生奇妙。冷暖无常。倘有三五知己,咫尺天涯,灵犀相通,当为平生快事。而黄公甚幸,知己者不止三五。 黄公谁人?兼容并包的杂家黄宗江先生。性情中人,多半辈子的时间置身于民间官方天堂庙堂地狱炼狱的交叉地带,进进出出,见怪不怪,热眼向洋,笑口常开;大讲人性、个性,也没敢忘了阶级性,兼具书生意气、战士情怀、才子并顽童作风。因而在旧友新朋之中颇有惺惺相惜者,彼此或拔刀于危难,或相忘于江湖,留下不少一唱三叹复又一波三折的悲喜故事。  相似文献   

14.
李正一 《档案时空》2011,(12):43-44
谁都希望自己的青春能绚丽多彩,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近30年的“档案工作”经历,让我在进人社会的第一步,懂得了踏实肯干,懂得了勇往直前,懂得了追求与奉献。我用自己忠诚奉献的赤子丹心,以勇于开拓创新的胆识,以克服重重闲难的毅力和忘我的工作风范,干一流工作,创一流成就,为永州市档案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先后担任过...  相似文献   

15.
小引: 由于自己多年工作与期刊有关,积攒下一些期刊及期刊活动的照片。《出版广角》主编刘硕良同志嘱我对这些老照片加以挑选,以影像再现新中国期刊发展的某些身影,或许更令人加深印象。我应嘱挑选和补充后,觉得资料虽不够完整,但也算追索五十年期刊发展轨迹的一个独有的侧面。五、六十年代这是中国期刊事业的复苏与变革期。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建设的需要,期刊出版的品种从1949年的257种增长到1956  相似文献   

16.
追忆丽尼     
一、分别竟成永诀时序超忽 ,迄今与良师益友丽尼 (郭安仁笔名 )分手正好整整五十周年 ,追思之忱与日弥增。 194 8年秋 ,南京政府国防部长易人 ,我从丽尼主管的秘书室调往武汉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办公室时 ,向他告别 ,他情诚意挚给我致别言说 :“人生的历程就象长途旅行一样 ,只能踏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一脚之误 ,常常会使人一生陷在臭泥坑中 ,不可不审慎……”。当时尚不知此话深刻的内涵 ,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公布党政部门为他平反昭雪事宜后 ,才悟出一些道理 ,却不料那次分手之后竟成永诀 ,但昔日…  相似文献   

17.
夜半时分,我被冻醒,捂着凉薄的被子,看着灯下的一只飞蛾。隔墙50米处,就是鲁迅家的老宅了。在绍兴,老式的高门大院被称为老台门。我住在他家西侧胡同里一家老台门改造的青年客栈里。  相似文献   

18.
2013年的清明节似乎比往年来的要早。其实季节的更替只是自然界的正常变迁,或许是心境的原因,这种悲凉的感觉早已袭来,这时总让我们想起本刊的前任主编张赫玲老师。去年的此时,她还常常出现在眼前,或与我们在楼梯偶遇,虽然病魔缠身,仍然一脸的微笑,一样的坚强。而如今,却与我们阴阳相隔,春天已来I临,不知她的墓上是否长起了青草。世事的变幻,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深情的笔触追忆了杨伟光同志对作者的业务培育和教诲,生动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杨伟光同志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参加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会上遇见金泯先生的夫人余葭生女士,这使我想起了金泯先生。金泯先生在世时尽管学会还没成立,但他当时所在的辅导部其实是承担着学会的一部分工作和职能的,除了举办干部培训班外,还配合中心图书馆举办业余大学和北大函授班。下面我将我和金泯先生的点点滴滴回忆出来,以追忆金泯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