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交通运输组织良好与否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尽可能地组织和动员有限的交通运输力量以满足战事的需要,先后设置了一系列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并形成了一套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国民政府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与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体制特征,这一体制特征也影响了中国战时交通运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劳工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认识到改善劳工福利与抗战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它不仅能够为抗战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还能够巩固国民党统治,调和劳资矛盾,增加生产,适应战时需要等,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劳工福利的举措,从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到制定一系列法规,并采取了实施工矿检查和<职工福利金条例>,设置职工福利委员会、职工福利社等重要措施.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支撑了抗战,使劳工福利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国民政府的劳工福利政策贯彻乏力,劳工的福利水平依然低下.  相似文献   

3.
猪鬃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资,也是国外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抗战爆发后,基于猪鬃运销困难,为防止敌伪走私、抢夺,保证易货偿债的顺利实施,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统制条例,依法对猪鬃实施贸易统制。通过对猪鬃统制,国民政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贸易管理机构和对外国营贸易公司,通过预付货款、外汇补贴等具体措施,扶持鬃商,促进了战时猪鬃贸易的繁荣。同时还培植猪鬃资源,致力于猪鬃产量之增加与品质之改进。但猪鬃统制也损害了从业者的利益,制约了国外市场的拓展,不利于猪鬃贸易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电力、机械、水泥、纺织、造纸等现代企业迁建到湘西民族地区,从而使湘西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美国课堂管理中的有效奖励与无效奖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奖励是美国课堂管理中用得最多的技能之一.各种课堂管理理论流派及其模式在管理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奖励.本文旨在探讨奖励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效能.本文在接受布罗菲关于有效表扬的12条建议的基础上,扩大了表扬的研究范围,提出了有效奖励的30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重视湘西民族地区的教育,在当地兴办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支持一批位于沦陷区的学校迁入,促进现代教育体系在湘西民族地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工作,国民政府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战时不仅没有长期停辍反而有所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政府的相关教育政策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宏观掌控上所做的努力。文章通过分析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以及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取得的成绩,以使读者对战时的国民政府教育有一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对现在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国民政府迁重庆,四川一省的汽车燃料消耗顿时大增,而在日军的封锁下,汽油难以进口,油荒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种严重局面,国民政府逐渐放开对汽油的进口,鼓励官商运送汽油到川云贵腹地。同时,国民政府还严格控制汽油的消耗。此外,政府还努力寻求汽油的代用品,比如酒精、木炭和桐油。在这一系列努力之下,四川公路运输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军刻意破坏我国文化教育机关,妄图摧毁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以毁灭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为保存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民政府联合社会各界及各高校,积极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采取多种救济措施,对战时高校学生给予经济及其他方面之救济,帮助其完成学业.抗战时期,高校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国家高等教育不至中辍,一定程度上依赖此种救济.鉴此,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扩张图谋,瓦解中华民族抗战意志,彻底实现对华殖民统治,对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大肆破坏,实行文化教育侵略,推行奴化教育。为此,国民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对教育政策加以调整,制定战时教育方案,重组教育资源,提供特定教育服务,维持各项教育秩序。同时,注重统一民族共同意识,以及反抗日本奴化教育。其中政策的内容及实际推行确实有形式化及片面性等问题存在,但从整体而言,为延续民族教育文化历史和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湖南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慷慨解囊。募捐的主要形式有献机运动、征募寒衣、义卖、献金、出钱劳军等,并表现出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组织有方、数额巨大等特点。湖南的募捐,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12.
抗战军兴,国民政府迁往四川,偏处西南一隅的四川顿时变成全国的心脏地区,全国各地的公路运输以四川为中心展开。四川公路运输已经超出了地方事务的范围,直接影响整个抗战大局。在管理体制方面,政府习惯使用行政强制和军事命令来处理公路问题。在营运管理方面,政府对营运线路和运输价格进行限制。在车辆管理方面,限制购车用车,设法提高有限车辆的运输效率。在机务方面,政府控制各类汽车配件的消耗,并在四川建立多处配件厂和修理厂。在运输监管方面,重点整治强行搭车和私带客货问题,努力维护战时交通秩序。四川抗战时期对四川的公路运输管理,展现了国民政府在战争时期的经济管理能力,也揭示了各方在川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抗战时期的翻译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的翻译在数量上因战局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缩减。本文旨在研究林焕平适应当时战时需要,关注中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关注当时抗战现实和抗战心理三个主题,从而在抗战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徐文军 《天中学刊》2014,29(6):104-106
抗战后期,中国政府为了支持法币,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持续抗战的需要,向英国借款五千万英镑.英国政府虽然答应借款,但提出了种种限制条件.为此,中英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会谈,谈判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从表面上看,中英双方在贷款条件上分歧严重,英国的原意在于提高中国抗战热情,以能够持续抗战,而中国更重视实质上的帮助.中英双方在贷款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战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组织机构急速增加,但组织趋于涣散;党员人数迅速膨胀,但党员对党更加淡漠;党部经费大都来自政府拨款,经费不足,许多活动难以开展。在党政关系中,不仅实现不了党对政府的指导、监督,反而处于从属地位,影响到了国民党的执政能力。这种局面的出现,源于国民党中央地方党务设计的失策。但从根本上说,是国民党的主义、政纲、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冲突,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趋势相冲突,它没有广大的民众基础,只能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其主张。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的后方民营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方民营工业在抗战中前期因政府政策,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出现短期繁荣;到抗战后期却在通货膨胀,国营工业竞争和不科学物价管理政策联合作用下走向衰。战时民营 展具有以下特点:空前联合,自力更生能力加强,发展的突飞猛进笥和不能持久性;也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设备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一方面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加强思想控制,也阻碍了高教发展。这是由其阶级本质和自身利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有特色的认识体系,这一研究及其成果在中国思想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伟人及其理论遗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项生产自救性运动。战争时期的自救性运动,决定了其具有应急性、统一战线性、管理民主性与社会教育性等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的丰富实践和历史贡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