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希君 《物理教师》2007,28(2):40-41
SMART-1是由瑞士空间公司制造的欧洲首枚月球探测器.探测器全部由成本低、小型化的尖端部件构成,重量仅为367kg,体积1m3,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伸长后长约14m,造价约合1.4亿美元.1动力特点SMART-1是首枚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作为主要推进系统的欧洲探测器.该发动机利用探测器自身的太阳能帆板所产生的电流喷射持续的带电粒子束———高速离子化重气体原子来产生动力.运用离子推进技术的发动机,从离开地球到最终到达观测轨道,一共只消耗了75kg的惰性气体燃料———氙,燃料利用的效率比传统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在减少…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06,(5):21-21
正在绕月飞行的欧洲航天局的智慧一号——月球探测器,计划于九月初撞击地球的这个近邻。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正在为观测欧洲月球探测器撞击月球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届时它将以约每秒2公里的速度接近并斜击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3.
新华网上海电:我国自行研制的月面巡视探测器,近日在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亮相,月面巡视探测器通常被称为“月球车”,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实现第二步“落”的重要部件.国防科丁委昨天发布消息,承担探月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多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在今年发射探月,2012年我国的月球探测器将登陆月球表面.随之携带的“月球年”机器人也将开始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4,(1):50-50
正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三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球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全球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它将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电脑》2006,(6):26-26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公布了一项拟于2009年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成功地找到月球上有水的证据,以利于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中部的埃姆斯研究中心将承担这一项目,届时,人类则可以在地球上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撞击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南部阳一郎.以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中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机制.奖项的另一半由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小林诚和京都大学的益川敏英分享.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对称性破缺的起源,并由此预言了自然界中至少三个夸克家族的存在.本期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读,让同学们能深入地了解相关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7.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0年10月5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拥有英国与俄罗斯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8.
李维兵 《物理教师》2011,(11):24-25
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受强烈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2号反应堆容器爆炸,导致核泄漏,地球表面都检测到了微量的核裂变时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核泄漏中涉及到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核能等众多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建构,但是个体独立建构的知识未必是合理的,需要以探究共同体为平台,从互动中培养自己与他人的有效协作能力,从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中获益。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与学生一起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富有吸引力的探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名天体物理学家佩尔马特(美国)、施密特(澳大利哑)、里斯(美国)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成就与整个宇宙相关,三名获奖者依靠观测遥远的超新星,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的认识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统一的过程。科学探究和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由此根据知识维模型探讨了科学教学过程,建立了探究一建构式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纯传授知识的功能,增强了趣味性和探索性,每节教学内容中都增加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魏兵 《中学文科》2007,(3):25-25
新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代之以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较快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在具体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探究实在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不可多得的妙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2010年几乎每一套高考语文试题中都有探究的因素,主要分布在文本阅读类试题中。《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表述为: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合作探究的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个体能力水平高低的隐性知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在分析隐性知识获得途径及挑战的基础上,研究了微博平台如何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达到知识挖掘和共享。  相似文献   

18.
物理《考试大纲》要求:"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考查考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由科技日报社组织,中国科学院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7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十大科技创新与中学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同学们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的概念是1958年英国科学家兼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l-1976)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一种后批判哲学的探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了的知识”;而作为与显性知识相辅相成的另一类知识就足“隐件知以”。他认为知识具有个人性和意会性,所谓“隐性”,是指尚未被古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臀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三角"生态系统观强调教育、研究和创新三大知识领域协同发展的逻辑原理。近年来,在"知识三角"逻辑驱动下,欧洲发起了新一轮大学改革浪潮,比较典型的是芬兰阿尔托大学的改革。借鉴欧洲大学改革经验,在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政府应在政策上、体制上和模式上注重"知识三角"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三角"的"正外部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