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的重点。今年高考数学全国(Ⅱ)融入了新教学大纲的教育理念,汲取了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强调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并重,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突出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今年高考数学全国(Ⅱ)的热点是函数、数列、向量、不等式等知识的交汇。笔者以2006年高考数学全国(Ⅱ)为例对这些热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带电粒子在单一磁场中的偏转问题的题目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例如:2004年高考理综全国4卷第Ⅱ卷24/b题19分,2004年广东、广西卷18题17分;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3卷第Ⅱ卷23小题16分,2005年高考物理广东卷二大题16小题16分,2005年高考理综天津卷第Ⅱ卷大题25小题22分:2007年高考理综江苏17题15分,等等,如果加上电场一类的试题就更多。  相似文献   

3.
(本套试题已在本刊第四期P48页刊出) 今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地理部分试题组卷形式仍延袭了近三年的特点:第1卷,前11个单项选择题,由四幅图引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包含2至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第Ⅱ卷非选择题36题和39题中的(1)(2)(6)小题,是读图、填空、问答、简述、绘图题,共计25个采分点,56分。地理总分为100分。  相似文献   

4.
孙原 《中学理科》2009,(10):21-22
试卷基本评价200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试卷的总体设计符合考纲要求,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突出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与200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试卷比较,题目在稳中求新,稳步推进,题型以常规题型为主,不但没有偏题、怪题,并且有叙述简洁的特点.纵观试题,小题起步较低,难度缓步上升,除两道解析几何的小题有较大难度之外,其他题目难度都比较平和.解答题中第19、20题的难度较2008年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试卷结构(1)试题结构: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分Ⅰ、Ⅱ两卷.全卷设七道大题,35道小题,84个得分点.Ⅰ卷为客观题设三个大题25个小题.37个得分点共计83分Ⅱ卷为主观题设四个大题10个小题,47个得分点共计67分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设置,是从送分题开始紧扣教材中基础知识等内容,它仍然继承了前几年试卷的特点,难度是按波浪型或锯齿型设置的.总体上,Ⅰ卷容易,Ⅱ卷难度大,但与近三年比较,题目的知识难度有较大的变化,知识深浅度变浅,乍看并无难度较大的题目,可是由于部分新颖题目的出现侧重了对学生思维品质与心理素质的考…  相似文献   

6.
2009年浙江省开始新课程下的高考,6年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年起新一轮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回顾近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相信对认识高考,特别是认识浙江特色的高考,搞好以后的数学教与学将大有裨益.1近6年高考数学试题解读1.1稳中渐变,贴近学生实际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坚持“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适合浙江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1.1.1题型结构从2007年始,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在题型上一直保持“10+7+5”的形式,其中,解答题一般是一道题2个小题(以理科试题为例,只有2012年和2014年略有微调,其中,2012年第22题第(1)小题和2014年第19题第(2)小题都包含2个小题),难度梯度递进.经过实践证明题量是合适的,题型搭配比较合理,选择题、填空题照顾知识覆盖,解题灵活,解答题深度考查、全面检测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湖南〈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指出,2007年湖南高考数学试卷“不分Ⅰ卷、Ⅱ卷,全卷共21道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共10小题50分,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共5小题25分,每小题有一个空或两个空;解答题共6小题75分,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  相似文献   

8.
高考数学,用时只有120分钟,题量有20多道题,平均每小题用时不到5分钟.可见,数学高考是有意控制计算量,特别是客观题(选择题与填空题),宜以巧取胜,运算与推理相结合,以快制胜.要夺取佳绩,除了掌握好“三基”(基础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懂得正确的解题策略也十分重要,必须掌握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即通性能法),并能灵活运用一些典型的方法技巧去进行探索与尝试、选择与组合,同时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兹以2007年全国各地的数学高考为例,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试卷满分300分,第1卷选择题12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74分,其中理、化、生各占120分、108分、72分.在第1卷中,物理与化学、生物试题分开,单独列为第二大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计8小题48分.在第Ⅱ卷中,物理试题列为前四道(22题至25题),包括一道实验题,三道计算题,计72分.虽为理科综合,各题均为学科内知识,并无学科间综合题目.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河北考生抽样第Ⅱ卷1049份,对各题目得分统计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加减法”是解有机推断题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减法”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将分子式(部分分子式)进行“加加减减”.从而推出未知物的分了式(或结构简式),其依据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和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的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中都运用到“加减法”法,运用此法非常简单、快捷、准确.下面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96年高考化学模拟训练套题(一)第1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B.油酸和丙烯酸是同系物C.H2和D2互为同位素D....  相似文献   

12.
《新高考》2006,(7):113-12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禽流感及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高考化学模拟训练套题(二)第1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X,Yn+,Zn-三种微粒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MYMZB.离子...  相似文献   

1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  相似文献   

15.
<正>一、2016年汉语文高考试卷分析(一)2016年汉语文高考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2016年我区普通高考汉语文试卷的结构保留了传统设计,由Ⅰ卷和Ⅱ卷组成。Ⅰ卷包括16道基础知识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Ⅱ卷包括阅读和作文两大模块,阅读部分仅一篇文章,设有14道小题,各3分,共42分;作文部分设1题,分值60分。试卷在题型设置、考查重点、题量、难易程度等方面保持了近几年来的命题特点,符合高中汉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1997年数学高考复习检测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5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I为全集,M、N是两个非空集合,且存在x∈M,xN,则下列结论中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相似文献   

18.
数列与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为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在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每套题中涉及到数列与不等式的有20多分,常常是“一小一大”或“二小一大”(小指选择题或填空题,大指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考查有限与无限、分类与整合、等价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这让我们体会到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系统的重要性.立体几何与导数交汇的综合题,以它的新颖性、综合性而“闪亮登场”,顺应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为此,笔者对2007年全国相关省市高考数学卷中关于立体几何与导数交汇的考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1994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84分)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量H1F19C135.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具有固定熔点或沸点的组是()。A。白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