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月亮悬在空中,圆润淡雅,清明秀逸,月光如水般洒向人间,河峦山川,花草树木便融入月光中,影影绰绰,如梦似幻,如歌似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观赏,寄情抒怀、咏唱不绝,对着神秘,深邃的月光,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歌以咏志,壮怀不已。因此充满魅力的深邃、宁静的月光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7.
8.
小时候,我曾读过一年私塾。常听人讲,“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至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诗句,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至今记忆犹新。青年时代,我参加了解放军,军事训练很紧张,  相似文献   

9.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了《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惜花》《雨中花慢》《玉盘盂二首并引》等咏花诗。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密州的花事之盛,寺院数量之多、力量之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虽然苏轼来时,密州是“旱蝗相继”的灾情,但他从黄老思想出发所实行的“贵清静而民自定”的理政思想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诗人才有灵感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咏花诗。这些作品,体现了苏轼知密州时期的际遇以及他的思想状况,对苏轼一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淑真为宋代名家,纵观其诗词,有六十余首咏花之作。本文从海棠、梨花、梅花三种咏花之作入手,以海棠之感、梨花之怨、梅花之傲来探寻其人生和心灵的发展轨迹,解读其诗词“花”的审美意蕴和人生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比喻的方式与用以进行比喻的事物两方面,对毛泽东诗词比喻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研究,对兴法的使用情况和作用也作了一些考察,同时,阐明比兴手法的来源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德诗词及相关问题研究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朱德早年组建诗社、朱德以诗会友、朱德诗词作品的研究等方面,今后必须增强朱德诗词研究的整体观念,对朱德诗词进行革命性、历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立体研究,继续搜集和整理朱德的诗词作品,强化朱德诗词及相关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被誉为君子之花的荷花,以她亭亭玉立的风姿和高洁傲岸的品格,自古以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是各类文学作品的永恒题材。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光彩夺目的并蒂奇葩,关于荷花的诗词同其他题材的诗词一样繁荣,并且受到诗人们更多的厚爱。透过荷花诗词,可以窥探到唐宋文人对于花的喜爱,主要源于对自然、人生的热爱,淡朴的审美意趣,由花及人的生命共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趣味诗词     
1.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2.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花开     
<正>每当清明花开时节,我都会不由地想起她。那个雨天在山路上的情景,那个也许现在和我一样在白衣战线上工作,如同清明花一样纯朴、善良而美丽的女孩。清明花,学名杜鹃花、映山红。可我家乡闽北光泽人却叫清明花,因为它是在清明节前后盛开。山区人不懂什么学名,怎么口顺怎么叫,但自有一番道理,久而久之成了固定的土名。它虽然普通,不能比之牡丹的高贵,不能比之桃花的艳丽,不能比之兰花的幽雅,但却与自己的朴实和热情在  相似文献   

17.
芍药花以其轻柔娇妍,嫣然动人之态,作为一种"意象"符号,应用于诗词、绘画中。其被赋予"娇客"、"余客"的意象,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蕴。早在先秦的《诗经》中,芍药花已作为典型文学意象始现,并在以后各朝代都有作者对其歌颂。芍药花意蕴、意象符号异常丰富,大体来说,芍药花有"绰约"、"伤春"、"离别"、"富贵"等典型意象,这一象征符号被诗人、画者在诗词、画作中巧妙的加以利用,成为作者感物喻志的象征符号,是作者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无数举子为之终生奋斗。在这个看似机会均等实则无比艰难的过程中,举子们写下大量与科举相关的文学作品,来表达金榜题名的喜悦或者名落孙山的苦楚。昆虫意象与金榜题名、落第失意等情感均有契合的土壤,是与科举相关的文学作品中极具内涵的表达,诗人通过昆虫来表达或欣喜若狂、或沮丧悲戚的内心感受。另外还有宋代的考官锁院诗也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扬州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关于扬州的旅游诗词不胜枚举,且充分反映着世俗风情之美,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吟咏扬州岁时习俗和美食;二是吟咏扬州美女;三是吟咏扬州名花。这3方面充满了世俗生活情趣,富有鲜活生动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20.
褚金芝  荆琳 《海外英语》2020,(7):118-119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进行诗词的英译.花类意象在诗词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对译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花类意象及其蕴含意义,尝试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从花类意象英译时文化因子的处理、译文中抽象的花名与具体的花名互相转化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