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这件《墨竹图卷》,绢本,纵33厘米,横533厘米。展卷为"梅道人录"墨竹画的要诀,独推文同"天纵之才"、"生知之圣",即刊本《文湖州竹派》中的相关论述。而文字  相似文献   

2.
文同是北宋前期的文学艺术大家,其人生最辉煌壮美的五年是在汉中过的。文同格外重视兴元府、洋州两座古城的城墙建设和景观建设;重视发展汉中教育,培育人才,繁荣经济;文同的文化艺术成就在汉中期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风,开创了诗、画结合的先河,创建了传承千古的、文人画气息浓郁的"墨竹画派",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画派。以水墨为元素.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的墨竹创作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赵頫.他以文同、苏轼为师法对象,继承和发扬了湖州竹派的美学思想.明确提出了“书画本来同”观点.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墨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墨君堂记     
苏轼的表兄弟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是一个爱竹之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文同早年在永泰故居的竹林深处建立起一座“墨君堂”。在这里,他采撷竹的风采,领略竹的风骨,描绘竹的神韵,吟哦竹的情思,自比竹的节操。为此,他特地请与他性情相投、人品相近、爱好相同、感情笃深的苏轼为他写下了这篇《墨君堂记》。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期,伴随文人画的发展,墨竹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标志着此时期的绘画不仅内容愈加丰富,而且题材也愈加专门化。该时期墨竹绘画以苏轼、文同为代表,在表现手法上以单一的水墨为手段,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成功地将诗、书、画这三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融汇在一起,创立湖州竹派。北宋中期的该绘画题材及其表现形式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镇墨竹主要师法文同、苏轼及李衙,同时也重视师法自然。吴镇以竹比拟君子,画中之竹,不但有凌寒高节,还可医俗。同时,他将自己的隐逸情思投射于竹,再通过图画、题诗表现出来,道出了对隐逸生活的体味和享受,表达了对陶渊明式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适。吴镇墨竹,元人訾之有“酸馅气”、“山僧道人气”,然而这股山僧道人气更符合竹之品性,较雅驯更为难得。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文同共同创立的湖州竹派,标志着从北宋开始的文化转型中的一个重要倾向。苏轼以其精于诗、文、书、画的全方位艺术修养,为中国绘画提供了丰富而又新颖的艺术经验和理论观点,并使书画一体的艺术实践在墨竹绘画中得到了定形。苏轼创造的“湖州竹派”这一中国画艺术的新形态,打开了中国文人画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画竹咏竹著名于世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在其一幅墨竹图上,题写了这样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  相似文献   

9.
胸有成竹     
<正>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啊,文同很喜欢竹子,以至于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自古重竹、爱竹。墨竹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题材在绘画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后世研究墨竹的相关文献依然十分丰富,但从历史完整性上对墨竹进行梳理的还不充分,对墨竹绘画背后蕴含的传统的划发是关系艺术史乃至直切中国艺术传统的一种尝试。文章从目前墨竹研究现状着手,总结前人成果,寻找研究不足,得出探究中国画“墨竹”母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幅《墨竹图》,是郑板桥在潍县当七品芝麻官时画赠一位与他思想、志趣相投的巡抚的。 画中挺然而立的几竿疏朗墨竹,表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右下方的那首题诗可说是点睛之笔:“衙斋卧听萧萧竹,疑足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见,他画竹题诗所要表达和抒发的是他时刻把“民间疾苦”放在心上的深沉动人的情感和心愿。  相似文献   

12.
正图28《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一以侧锋笔法画石,等干后罩染淡赭色,罩色时要见笔,以与石头笔法谐调。图29《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加上墨竹。墨竹要有风势,以产生意境。图30《长凤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三加上竹笋。以双勾法勾染蝉衣,干后以浅绛法着染赭色。竹笋下亦点染赭色,以使画面融洽。  相似文献   

13.
文同与苏轼属于亦亲亦师亦友的关系,因而交非泛泛。文同在为人处世及绘画方面对苏轼有很深的影响,苏轼对这位兄长充满了崇敬之情。苏轼的文学理论和书画创作从文同处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14.
赵增 《科技文萃》2005,(2):188-189
说起郑板桥来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一位画竹高手,"扬州八怪"之一.在青岛市博物馆展出的一幅馆藏板桥所画之墨竹图上,先生自题诗云:"一节复一节,千枝连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诗虽简短,却很概括的表达了作者一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5.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北宋著名画家,“湖州竹派”开创者,苏轼同道挚友文同赴湖州任所途中,卒于陈州宛丘驿。苏轼于徐州闻讯,二月五日为文祭之。三月,苏轼继任湖州知州。是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见文同遗画《筼筜谷偃竹》图,乃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下简称《偃竹记》)悼之。是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同的深挚友谊。  相似文献   

16.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全部的尊严与价值就在于思想。作文就是把人的思想诉诸文字的一种方式,议论文尤其如此。但高中议论文写作却存在过分推崇模式化教学的现象,“模式”的确可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一种写作的套路,但千文同例,千文同“声”,  相似文献   

17.
在墨竹教学中,学生在老师引导启发下,找到自己个性化发展的艺术才能,依据竹子结构特点和墨竹笔墨特点的不同,老师提供不同的指导,为学生创造个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体验墨竹创作,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可能;给学生找到学习的伙伴,提供合作的机会。在相互协作中增长绘画技能,增进师生感情,共同体会学习的快乐,发现对方的益处,形成相互团结协助的精神。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尝试、探究与评价,促进学生对墨竹的干湿、浓淡、节奏、韵律等变化的意趣之美。  相似文献   

18.
文同(字与可)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确是因为党祸未除的原因使然;而苏钧也确有其人。但不能混淆了两者的关系“,子平”为苏轼说,应该仅仅限于文同的诗文中,而在苏轼和黄庭坚诗文中涉及的苏子平则可能是指苏钧。  相似文献   

19.
儒学、禅宗、诗歌、绘画分属思想、宗教、文学、艺术不同门类,发展至宋代,都各已独立不倚,不相统属。但由于时代之学风士习,或作家之素养专长,往往促成儒释思想的融汇,并进一步渗透进诗画创作的观念意蕴与美学取向。这其中,文人画可做鲜明之代表,而墨竹图又为其中之典范。士人爱竹成为风尚,遂生发画竹、咏竹、题颂墨竹的文化活动,是宋人复雅崇格的艺术精神的突出表现。而这一时代之学风作用于此,故而形成了诗画创作精神与手法之间融贯会通。儒家传统诗教的兴寄、比德,与禅宗的洒脱、游戏,在墨竹诗画领域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既彰明了宋人的文化格调,又突显了宋诗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20.
名画鉴赏     
峰下醉吟图徐贲明代无锡市博物馆藏图中山峦层叠,杂树相陈挺立,山下茅亭屋字、板横立。画面清洒萧疏而又俊秀。徐贲(1335-1393),明初画家、诗人。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杰",亦被列为"十才子"之一。擅画山水,亦长于墨竹。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