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本文简略分析各种人生境界说,认为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人生主体与自然、社会及作为客体的人生等客体世界的和谐统一.这个境界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自由境界.自由境界与真善美是相通的.因此,自由与真善美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仁",道家的"道",佛家的"空",苏格拉底的"善",克尔凯郭尔的"人生三阶段",尼采的"精神三变",中西方历史上存在着各种人生境界学说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各自划分人生境界的标准及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思考当今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境界,《新华词典》有两种释义:①土地的界限;②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的情况。人生境界,顾名思义,就是人生所要达到的某种程度。它大多指精神领域,有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5.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境界培养的辩证统一,加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建立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信念,同时也为人生境界教育提供了重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陷入道德失范、监控无力的尴尬困境.现代新儒家的代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理论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多维度的考虑,他肯定人人都能成圣,为大学生树立明晰的新时代的道德目标,并向大学生指出了通向圣域的重要进路,尤其是在日常行为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完成精神的自我超越,对于探讨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的境界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生境界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所具有的内容和特征使其内在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生境界的本质规定性着手,分别从基于人性、基于社会和基于个体三个方面论述人生境界教育,可以使人性趋于完善,人的社会性更加全面和成熟,人的个体意识更加独立和健康。因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人生境界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育,不应被简单化地视为审美情感教育,更不应将其仅仅视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视为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文化工程。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人关的活法,使人得享美的人生境界。这一目的的实现,有三条基本途径:关的社会教育、美的自我养育与关的环境化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智慧的概念入手,重点比较分析了"境界说"和"品质说"这两种为教育智慧做了定性的概念,阐明了教育智慧情景生成动态生长统一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出发,讨论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生命教育内涵之间的关系,探究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的实质性意义,以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加以深思,进而推动生命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个体:教育的一种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前人依据不同的人性论。提出了诸我教育主张,当我们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在价值追寻和工作机制层面上,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时,我们将发现,人不断生成着。在各种关系中,人不断追寻自我确证、追寻生命意义感。以此种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应自觉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工具的个人意义的生成。并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现实的整体,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是实践生成的。教育促进人性发展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应以人性整体生成作为自身的人性假设。教育乃成人之学,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活、幸福三者以人为联结点,水乳交融。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故教育以人的幸福为终极目的毋庸置疑。生命教育是引领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只有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才能引领受教育者在当下生活中寻求幸福,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识的文化底蕴与生命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体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以及具有的生命情感与意志,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人类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各种思想中汲取生命文化的精华,构建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生命文化建设、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生命情感与意志教育,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坚持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三者相互统一协调的原则,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学术交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研究,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真善美的自我追求,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个性鲜明、掌握创造智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生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对生死教育还很陌生。从生死教育的提出与发展来看,生死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密切。大学生生死教育主要包括面对死亡、临终关怀与哀恸者抚慰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以培养人为最高旨归,这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生命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内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