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科技》2012,(7):81
2005年以来,我区共培养发展科技特派员3140名,其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2166名,共承担和参与涉农项目420项。通过科技特派员参与和承担涉农项目,形成了31个产业链。进驻73个县(市、区)、1800个乡(村),占全区县(市、区)总数的98%以上。到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全面铺开,新型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成型,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制度体系。运用产权分析框架从个人这一基本单位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分解,通过对甘肃省"十一五"计划项目中科技特派员相关项目的调查,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内在结构。研究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随着农民、科技特派员、政府官员之间权利的重新界定而不断发展,是形成又逐渐打破均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只有各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平等的不断进行产权调整,科技特派员制度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特派员是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转化的重要枢纽,充分发挥其转化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抽样调查了四川省254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运用Probit模型,分析科技特派员特征、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科技特派员工作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政策环境的保障程度.政府应主抓省级特派员,首选来自财力、物力丰厚部门的人员作为特派员,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特派员收益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特派员是近年来全国范围的新型农村服务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昆明市盘龙区科技局通过项目实施探索了科技特派员工作体系模范。  相似文献   

5.
广西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源  欧昆鹏 《大众科技》2011,(8):242-244
文章选取获得UNDP项目资助的广西梧州苍梧县和玉林市辖北流市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特色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模式、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广西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存在的障碍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依据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对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传统服务在服务接触要素和服务差距2个方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SERVQUAL量表进行修正,构建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测度模型,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接触3要素——管理者、企业、企业科技特派员自身对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均存在差距。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别从政府、企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和高校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微  闵敏  李俊鹏 《资源科学》2013,35(7):1415-1422
论文以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2010-2011年规划实施的57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考虑公众支付意愿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与项目建设规模增减的趋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土地整理的实施会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平均下降值394元/(hm2·a);②采用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可以较好地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③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小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随建设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幅度是754元/(hm2·a);当建设规模大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是754元/(hm2·a);当建设规模介于2 000~3 000hm2之间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是895元/(hm2·a);当建设规模大于3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上升幅度变缓,平均为378元/(hm2·a).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江西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政策保障情况,分析了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过程中部门协同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科技特派员培训和有偿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科技特派员内部集成创新、外部整合创新、实施路径创新、动态管理创新四个维度,对实践中科技特派员能力集成、科技特派团、工业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预警反馈进行探索,并以四川为例,总结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的创新,以求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莎莎 《西藏科技》2013,(10):3-4,26
2007年以来,山南地区先后选派农牧民科技特派员497名.为深入推进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工作,山南地区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管理的方式方法,着力在选准、管好、培养、用活上下功夫,有力地调动了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服务农牧业和产业发展的热情.科技特派员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为农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引路,在产业提质升级、农牧业生产增产增收、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解决大量农民群众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增效.科技特派员自身的素质与技能提高日显重要,本文结合陕西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制度的经验,阐述了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并从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新技术与专业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再林是乐至县的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农村果树技术工作30余年。县科技局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后,自愿作为乐至县首批科技特派员,相继在乐至县童家镇建立油桃科技示范园2个,占地面积110余亩,辐射面积1600余亩,在乐至县万亩油桃基地的童家镇白果树、童家村、乐善村,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相似文献   

13.
《云南科技管理》2020,(1):20-23
"南平经验"在全国推广后,泉州市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尤其是在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培训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和拓宽服务范围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使科技特派员在培育专业人才、打造创新平台、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等方面发挥了作用。目前,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农村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但是,在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总结和挖掘科技特派员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提出改进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拓展服务内涵等对策措施,以期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主要对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如何建设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正式启动。几个月来,按照“转化推广一批科技成果。培育提升一批产业(企业)、培养锻炼一批科技创业型人才,建立一套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带领一方致富“的思路,从选人、选项目、选试点乡镇(村)入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我区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从定量的角度丰富科技特派员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建议:应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的引进机制、重视企业特派员的科技创新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的评价机制,以评促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泉州市立足实际,进一步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突出“科”“特”“派”3个属性,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运行机制,创新选认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创业活力。然而,在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就泉州科技特派员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创新泉州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提出建议,立足3个“精准”,努力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华夏星火》2008,(4):41-41
自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现场会召开以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迅速,全区14个盟市中已有12个推行了此项制度,实施规模显著扩大;同时,随着双向选择、绩效评估、继续培训等制度的广泛颁行,科技特派员服务的质效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总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中国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 ;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该文根据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实施土地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实施前后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项目实施前,区内耕地质量分为三级:一级区面积有11.4 hm2,占总面积的10.3%;二级区面积为5.0 hm2,占总面积的4.5%;三级区面积为27.0 hm2,占总面积的24.4%。复垦后耕地综合质量均达到一级水平,复垦前质量等级为一级的耕地,项目实施后,其灌排条件、道路条件等得以完善和改进,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理后项目区园地55.4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0.0%,通过坡改梯,客土改良,增加灌溉设施,改建、新建道路,使园地综合质量由整理前的二级水平提高到整理后的一级水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质量评价具有评价范围小、评价因素定量指标数据获取的难度大和评价对象在项目实施前后质量变化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