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与气候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知识大都比较抽象,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众多中国古代诗歌中蕴含大量地理知识,诗人以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诠释地理现象。如果能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引入一些诗歌,让地理知识与古诗词碰撞,就如同为地理课堂注入一泓清泉,不但能让学生提高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枯燥无味的讲授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2.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如今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颇多,目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恰当地运用诗歌,让它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独到的妙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有:假借诗歌设疑,丰富教学手段;利用诗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运用诗歌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形象的感知。  相似文献   

4.
黄蝶 《中学文科》2009,(6):92-93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陆敬山 《黑河教育》2011,(12):16-16
诗歌是最精华、最生动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诗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最精华、最生动的语言,诗歌在地理教学的合理运用,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地理教学有目的地适当选用朗朗上口的诗歌能把看起来复杂和繁多的地理现象讲得形象生动、简洁概括,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诗歌的合理运用,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在讲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有目的地适当选用琅琅上口的诗歌能把看起来复杂和繁多的地理现象讲得形象生动简洁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中学学生来讲,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容,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将地理教学与诗歌谚语巧妙结合,达到知识间的有机整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诗歌谚语的乐趣中,更深入地理解教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邹建军教授提出的文学地理学,通过分析易卜生诗歌中的地理空间建构途径,诠释和实践地理空间的建构途径,即地理叙事。在易卜生的诗歌中,特定的地理位置、非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及想象的地理位置相互关联。这些地理位置并列存在而距离跳跃,彼此临近而逐渐延展,虚虚实实而相互转换,共同组建易卜生诗歌的地理框架,联结诗人的脚步和思想,诗人内心的种种情感也在这些地理位置之间强烈迸发。诗人通过实景与幻象交织,真情与诗意的交融,建构起一个个独立而统一的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三一节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炼字艺术。为解决学生古代诗歌阅读积累的量不够、读不懂诗歌的问题,教师向学生发放诗歌鉴赏阅读材料。教师选取了一些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作品。鉴赏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学生,所以学生看得很仔细。学生读完材料后,教师请学生就所读材料上的诗歌任举一例谈谈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12.
在对古代诗歌的复习中,我们怎样才能低耗时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材诗歌的复习,谈谈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对古代诗歌的复习中,我们怎样才能低耗时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材诗歌的复习,谈谈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巴蜀地区分为巴地和蜀地,蜀郡和巴郡分别是两地的诗歌创作中心。在汉代巴蜀已出了司马相如等著名文士,且民间诗歌已初步娴熟地使用五言体,是中原地区之外另一个对五言诗的成熟有重要贡献的地区。汉晋六朝时期巴蜀地区现可知约有诗歌30馀首。对巴蜀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巴蜀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唱>是杨骚写于1936年的诗,以地理入诗来抒发对故乡、祖国的情感.而地理入诗的方式在中国诗篇中往往传达出浓郁的爱与人生漂泊的经验.本文将从<福建三唱>入手,分析古代、现代和当代经典诗歌中地理入诗的文化因素以及历史语境,阐释诗歌中地理描写的特殊意味.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题型,这几年一直是两小题11分。《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部分的阅读做出明确的要求,希望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能对古代诗歌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做出适当的鉴赏评价;并对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进行鉴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笔者花三周时间讲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课,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总算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基本上明白了“诗歌是典型的语言艺术”的观点。我对古代诗人追求诗歌语言“语出惊人”的别样招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是“教学相长”吧。这里不揣浅陋,将我发现的诗家出语惊人的几种别样的招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而对诗歌的朗读讲解却少有人提起.本文从诗歌的音乐美、表现形式、鉴赏等方面来诠释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唐宋诗歌中,庾岭梅花不仅作为一个地景给人留下地理空间感、场景感,它更是唐宋诗人心中的某种象喻,亦是唐宋文人一朵别样的生命之花,它诗性地展现了唐宋文人别离与思归、忧国与归隐、怨愤与旷达的二元之生命情怀,以及他们家国通一之人文精神,既加深了唐宋南贬诗歌的文化内蕴,又丰富了唐宋孤山梅花所奠定的梅花意象“清”之人格意味与美学品格。其彰显的家国通一的儒家“仁”之精神,与孤山梅花彰显的自由自适之道统精神相合,在唐宋诗歌梅花意象由物色形象向人格图腾的诗性嬗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歌中存在频繁的地理空间转换现象,表现为:在同一时间维度内将“此在”和“彼在”的地理空间进行对举,强调彼此相隔之远;纳入时间因素,将“现在”和“过去”的空间融入同一首诗,以今昔对比暗示盛衰叹怀;借助地理空间的切换映射其隐秘的精神空间,这些都与诗歌内涵的表达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