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行为经济理论框架下的互惠性偏好理论为和谐社会经济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方向,从而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
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基于完全理性的假设,认为行为人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私自利的经济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在有限理性的假定下,强调行为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修正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经济要素,公平互惠理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经济学依据。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又为公平互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而经济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微观经济学框架的构建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和谐社会的可行性、现实性和科学性,为和谐社会政治和文化要素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平台,从而有效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理性与合作是否相容是行为科学的根本问题,也构成了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分野。许多研究表明,互惠与合作行为的发生不仅与行为的方式、环境有关,且具有内在的生理基础。但并不能因为不支持理性人假设的证据的出现而否定经济人假设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价值,其内在的核心命题在于理解经济人假设的本质。因此,从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修正的意义上,经济人假设比理性人假设更好地回答了人类行为的最初动机,是解释理性与合作问题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经济人假设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探析教育经费不足的微观原因。由于教育经费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都是经济人,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教育经费的供给主体往往不愿意加大教育投入,而需求主体则力图扩张教育经费需求,由此导致教育经费不足。  相似文献   

6.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决定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传统的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不能够有效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支持。现代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利他性思想,将互惠性偏好纳入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决定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传统的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不能够有效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支持。现代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利他性思想,将互惠性偏好纳入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过渡经济学的理论继承出发,导出其个内主要基本假设分析,通过对假设的总结,突显出过渡经济学的假设框架,从而为过渡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更好地理解现实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饶红 《文教资料》2008,2(17):81-82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党建的中心地位,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要把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时代的主旋律,但高唱这一主旋律时,往往伴随着不和谐的杂音,“教育产业化”观点就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杂音。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指出经济人行为的利己主义和理智行为相结合的特征,"违背理想的理性原则"的"自然的行为"是"心理上正常的行为"。新问题有,能否把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经济分析的基础。边际效用理论实际上把对欲望或满足的研究完全撇开不谈。心理学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效用、欲望、满足等概念,而且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究竟是起到演进作用,还是起到演退作用。福利经济学、福利主义、非福利主义、行为经济学以及行为实验能否帮助我们确认经济学的定位,即是先知性的还是后知性的。中国经济学是否需要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的众多假设中.经济人假设是最基本也是最招争议的一种假设。非议认为经济人假设不能代表人的全部本质,也对人的道德属性造成否定和伤害;而肯定则认为,道德也是能够得到经济学的解释的,人们正是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道德的约束。事实上.对于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绝不能简单地用经济人的人性规定去解释。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公正等多层含义。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文化公平,开创和谐文化;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教育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界定了教育公平的含义,归纳了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阐述了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教育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界定了教育公平的含义,归纳了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阐述了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设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质疑,虽然这些批判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经济人”假设就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而言仍然是合理的。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演变及其招致的批评进行分析,表明这些批判不仅没有消解掉“经济人”假设,反而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补充与修正,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公平的统摄,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公平作为支点.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产生社会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然而目前社会,由于公平机制的普遍缺乏,社会结构存在着严重失衡,社会的综合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要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广大民众倾心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理性思考,认真分析,找准对策,切实解决,以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假设的修正与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现代经济学演变所遵循的规律,认为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主流经济学随着经济人假设的修正而演变,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夯实、扩充或改变主流经济学赖以成立的基础,从而扩大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或产生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据此,文章最后预测今后经济学发展的方向,为经济理论的创新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