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北京日报》刊登刘一达先生文章指出,由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单就片名来说,他认为"老炮儿"这个词有商榷之处。"老炮儿"是北京土话。影片简介中说:"‘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他认为这是误解,根据影片塑造的六爷形象来看,"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在北京土话里,压根儿就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只有"老泡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蔓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变化,也给电影内容带来了革新。在电影《老炮儿》中,全球化成了一种文化断裂的诱因。这种断裂是一种新老规矩的冲突,更是一种钱权与仁义的对立。影片紧紧植根于中国当下普通民众的生存,讲述了老炮儿们在面对全球化这一棘手问题所作出的选择和反应,真实地还原了老北京人骨子里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老炮儿》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关于北京题材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2015年华语电影的良心之作,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在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炮儿》是一部具有"北京情怀"与"大众记忆"的影片。试图回归电影本身,从电影的影片结构以及电影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老炮儿》"火"了以后,"江湖"一词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道出了古代文人进退之间不改其心的情怀。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小说里,它指的是刀光剑影、侠义道术、爱恨情仇交织的"武林"。在《老炮儿》里,它指的是80年代的民间"英雄"、草根"大哥"们自我打造和口口相传的规矩道义。虽然电影表现的是"老炮儿"在以"金钱"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当下社会的隔膜与失败,但他们的热血情  相似文献   

5.
目前,影视剧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对我国文化走向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字幕翻译则是文化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作为英汉翻译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有效避免我国影视作品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时"水土不服"。本文所选电影《老炮儿》是一部极具北京特色的影片,在国内外皆得到好评,国外观众的认可离不开字幕翻译的成功,尤其是其中北京方言的翻译对我国本土文化向外传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从范畴转换的四个分支分析电影《老炮儿》中的方言翻译,从而进一步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字幕中方言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推动相关翻译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引发不同的回忆.本文通过分析影片《老炮儿》中的人物,对两个时代两个阶层的矛盾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通过电影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华语电影中加入了很多本土元素,如,地区方言等。以电影《老炮儿》为例,探讨对北京方言部分的翻译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72):13-14
本文使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电影《老炮儿》中的一段对白,借用语言学的独特视角对人物性格和剧情进行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电影《老炮儿》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受到国际主流媒体的好评,其中字幕的成功英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译者充分适应字幕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语言、文化、交际等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尤其对其中大量出现的粗俗语,做出了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翻译,向国外的电影受众准确地传递了影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孙胜难 《海外英语》2016,(4):194-196
采用Culpeper提出的不礼貌言语理论框架为基础,认为不礼貌也是一种交际策略,以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使用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分析影片中不礼貌话语的体现及其语用含义,同时通过不礼貌言语的选择探讨其对人物塑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檀香刑》是莫言艺术创作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是其"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有力尝试。莫言即是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用老百姓的语言(民间的说唱艺术---猫腔)、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叙述一段民间文化的不屈抗争史。作品在民间文化与庙堂文化的矛盾斗争中,展现了民间文化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元曲选》宾白中动词重叠式带中置、后置宾语的格式共五种,其中,宾语中置占优势,且人称代词宾语全为中置;动词重叠式加"儿"尾有两种格式,用例尚不多.将这两个方面与《老乞大》《朴通事》《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进行比较,可发现《元曲选》宾白动词重叠式的这两个方面大致介于《水浒全传》和《西游记》之间的发展阶段,依此可推测其宾白语言中有明中叶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电影《老炮儿》对主人公六爷形象的塑造是不够鲜明的,性格中存在许多矛盾之处。具体体现在他对传统思想观念的留恋,却回不到过去,他对现代秩序质疑,又无法走出当下;他仗义疏财,蔑视金钱,重视友情、爱情、亲情,却处境窘迫,处处需要金钱来维系情感;他看起来成熟老练,却并不适应当今社会,始终是一个"未成年人"。电影杂糅了动作片、商业片、青春片、文化片的许多元素,显得表达含混,主题模糊。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五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然而,在新闻报道中,民间文化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该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党报应该担负起宣传报道民间文化的职责,在报道理念上重视民间文化;在操作过程中,要体现民间文化的特色,即深入民间,深入现场;讲述传承人的故事,增强可读性;以及灵活选择新闻角度,多重视角解读民间文化,从而让民间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文化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史上,向民间文化学习的伟大作家中,苏东坡可说是最有成果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生涯,给我们揭示了一条真理:民间文化有着无穷无尽的生活创造力,民间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由于北宋时期手工业和商贩日益增多,市民阶层的文化欣赏,仅限诗词是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的;民间音乐、歌舞、说唱、百戏、民俗等活动便应运而生,涌向了都市.在当时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勾栏、瓦舍林立,民间文化呈现一派“太平日久”“罗绮飘香”,欣欣向荣的景象(《东京梦华录》).苏东坡之所以能成为一位知识渊博、才华超众的创作多面手,全赖于他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北宋社会里.他从小就与劳动人民朝夕相处,参与种松(《戏作种松》)、蚕市(《和子由蚕市》)、摘野果(《送表弟程六知楚州》)、牧读(《韦晁说之考牧图后》)、凿地游戏(《天石砚铭并序》)、打秋千(《春宵》)、重九登高(《醉蓬莱》),还有婚丧、祭祀、礼仪等时俗活动.  相似文献   

16.
雪漠的"大漠三部曲"之一《大漠祭》中的民间文化内涵丰富,其文学作品展现了西部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作品中对西部民歌、凉州孝贤文化、道家超脱思想等丰富的民间文化的描写,体现了凉州文化对西部地域人民生活的影响。西部民间文化是雪漠创作的直接源泉,同时也给其他地区人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了解西部那一群普通的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7.
人物是故事的生命力,虽说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飞速增长,但让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人物不多。刚刚上映的电影《老炮儿》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成熟的银幕人物形象获得票房口碑双赢,尤其影片中冯小刚对"六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为本片锦上添花。电影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笺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人物动作塑造四方面深度刻画了艺术人物,创造了"六爷"这一形象塑造中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构的实践场域,反映了特定时代语境下人们对传统文化所持有的积极态度与社会审美行为。"小红帽"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民间童话故事,经历了口头文本向书面文本再到影像文本的转变历程。随着电影特技的进步和受众观影理念转变,创作者们通过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借鉴与创新,使"小红帽"以全新的面貌进入电影艺术,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小鬼当家》的热映。文章主要立足于格林兄弟版《小红帽》,分析电影《小鬼当家》对"小红帽"故事母题链的借用,借此探寻"小红帽"故事在新的传播媒介下如何进行自我表达,同时展示传统民间文化在大众传播下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由华谊兄弟出品、管虎导演的最新力作《老炮儿》2014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首次发布会,导演管虎,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影片主演冯小刚、张涵予、许睛、梁静、刘桦及吴亦凡和李易峰超豪华全阵容亮相,正式宣布影片定档2015年12月24日上映。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俗传统等构成了民间文化。这是人类的群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产生和流传的广阔舞台在民间。《牛郎织女》、《安塞腰鼓》、《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国标本六年级上册一个单元内的三篇课文。民间故事、腰鼓舞、剪纸,都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语文教科书中的民间文化篇章该如何教?教学内容该如何定位……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索,我找到一个核心的词语:语文!用语文的视角,寻找到文字与文化的契合点,让民间文化扎根在语文的土壤,使其迸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