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怀民(1738—1793),山东高密人,清"高密诗派"领袖.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代随父母寓居晋中6年多;回乡后习业应举,然屡试不中.中年奉母侨居广西岑溪县近5年.晚年闲居家乡.平生交游广泛,唱和频繁,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李怀民诗学既具有鲜明的现实功利性,同时又崇尚回归儒学传统。它主张师古,但反对泥古;强调转益多师,又特别推崇中晚唐五律。发现中晚唐五律独特的审美特征,高度肯定其诗学成就与价值,是它的显著特点。怀民诗学是传统诗学发展到清代与特定的政治、社会、人生等碰撞的结果,与神韵、格调、性灵诸说之间既有相通处,也存在差异和对立,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时期,在盛世的诗坛上,主流诗风皆称颂盛世太平,充溢着沈德潜格调说的阿谀取容之风及袁枚性灵说的粗鄙村率之习。而高密诗派的开创者李怀民作为盛世中沉寂在士人阶级底层的寒士诗人,其创作的“寒士诗”却独树一帜,表达了布衣寒士的不平之鸣。李怀民的“寒士诗”是寒士风格的颂赞之音,是乾隆盛世的不谐之音,是下层文人的凄苦之音,思想主题复杂,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宪乔是清代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作家。其诗学思想兼取唐、宋派的优点,而又不失自我,表现出了一定的超越精神。一方面,他强调诗言志为诗人安身立命之处,另一方面,又重视性情,反对诗分唐宋、四唐。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他主张转益多师,“舍皮得骨”。此外,他还继承了辨味理论,推崇“不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5.
张鹤鸣简谱     
颍州人张鹤鸣不仅是晚明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富有较高的文学才华。张鹤鸣在天启、崇祯两朝两度出任兵部尚书,与当时的重要军政事务密切相关;他的文学创作在当时亦颇获好评,所著诗文集《芦花湄集》一直保存到今天。为其编制一份年谱,有利于推动相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代自乾隆中叶一直绵延到晚清的地域性诗歌流派,高密诗派经历由山东向广西扩散,最后蔓延到北方多个省份的传播过程。其中,李宪乔游宦广西时与袁枚的交往是提升"高密三李"全国范围知名度的重要契机,而刘大观则是嘉庆、道光年间对高密诗派传播于辽东、三晋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文章通过细致的考述,勾勒了高密诗派南北传播的过程及影响,尤其是李宪乔与袁枚晚年的诗学交流。  相似文献   

7.
谢铎年谱     
对明成化、弘治年间著名教育家、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谢铎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逐年考订,如实记录了其三次出仕、三次辞官回乡的始末,并比对了与其生平有关的时代背景,可为研究谢铎及“茶陵诗派”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韩偓不仅是唐末一位被清《四库全书》馆臣称为"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的忠臣,而且是唐末最后一名著名诗人。这是特为他编撰的诗文系年的简谱。  相似文献   

9.
曾怀是南宋孝宗朝宰相,长期从事基层理财工作。为政有声,是中国古代史上,尤其是晋江曾氏家族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迄今无年谱问世,该文据相关史籍文献,草成此谱,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0.
康熙十八年 己未 1679年 48岁 七夕后一日,于明志斋拜观恩师王鉴《溪亭山色图轴》,因识其后。(《中国名画集》25集)  相似文献   

11.
李瑞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美术教育家,辛亥革命后自署“清道人”.李瑞清与著名书法家曾熙乃至交,辛亥革命后二人鬻书海上,时有“南曾北李”之誉.二人共同开门授徒,形成盛极一时的“曾李同门会”.国画大师张大千即师出曾熙和李瑞清.本文以年谱简编的形式,在前一篇的基础上,对清道人李瑞清48-50岁的主要行事进行了必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本年谱稿考索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诗论家钟嵘历经宋、齐、梁三代的复杂一生,厘定其生年、求学、仕宦、交游及其《诗品》成书过程,力图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揭示其诗学产生与形成的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齐永明三年魏太和九年(485)乙丑十七岁正月辛卯。齐武帝诏曰:“《春秋国语》:‘生民之有学敩,犹树木之有枝叶。’果行育德,咸必有兹。在昔开运,光宅华夏,方弘典谟,克隆教思,命彼有司,崇建庠塾……今遐迩一体,车轨同文,宜高选学官,广延胄子。”见《南齐书·武帝纪》。齐国学复立;秋,国学开学,钟嵘与其兄钟玩为国子生;冬,太子萧长懋临国学讲《孝经》。《梁书》本传:“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南齐书·周颙传》:“(颙)转国子博士,兼著作如故。太学诸生慕其风,争事华辩。后何胤言断食生……使学生议之。学生钟岏曰……竟陵王子良见岏议,大怒。”又《南齐书·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及员外郎之胤,凡置生二百人。其年秋中悉集。有司奏:‘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礼又有释菜,未详今当行何礼?用何乐及礼器?’尚书令王俭议:‘《周礼》:“春入学,舍菜合舞。”《记》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又云:“始人学,必祭先圣先师。”中朝以来,释菜礼废,今之所行,释奠而已。金石俎豆,皆无明文。方之七庙则轻,比之五礼则重。  相似文献   

14.
本年谱稿考索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诗论家钟嵘历经宋、齐、梁三代的复杂一生,厘定其生年、求学、仕宦、交游及其《诗品》成书过程,力图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揭示其诗学产生与形成的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朱庭珍是晚清滇云著名的诗论家。早年师从黄琮、戴絅孙、朱雘等滇云前辈,并长期致力于古典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亲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咸同滇变、中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著有《筱园诗话》《穆清堂诗钞》《穆清堂诗钞续集》等,在滇云诗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偓不仅是唐末一位被清《四库全书》馆臣称为"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的忠臣,而且是唐末最后一名著名诗人。本文特为之编撰生平和诗文系年的简要年谱。  相似文献   

17.
李瑞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美术教育家,辛亥革命后自署“清道人”。李瑞清与著名书法家曾熙乃至交,辛亥革命后二人鬻书海上,时有“南曾北李”之誉。二人共同开门授徒,形成盛极一时的“曾李同门会”。国画大师张大干即师出曾熙和李瑞清。本文以年谱简编的形式,在前一篇的基础上,对清道人李瑞清45—47岁的主要行事进行了必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一八八二年十一月六日①生于直隶(今河北省)青县兴集镇。原名科宝,按家族基字排行,又叫基善,号焕章。祖籍安徽巢县竹柯村.父亲冯有茂,泥瓦匠出身,后投身行伍;母亲游氏,生子七人,因家境贫苦,只有冯玉祥和长兄长大成人,其余都夭折了。一八八五年(三岁) 全家迁往保定城郊康格庄. 一八九一年秋(九岁) 开始读私塾,先后读了一年零三个月②。一八九二年(十岁) 经友人介绍,在清朝保定府五营练军中挂上了名(补兵缺),领一份“恩饷”。—八九三年(十一岁) 到营中拿枪,练习打靶. 一八九四年七月二日(十二岁) 随保五营练军开赴大沽口.担任警备,修筑炮台。一八九六年(十四岁) 五营练军由大沽口开回保定原防,正式入伍,开始操练。一九○一年(十八岁) 练军改编为准军(归李鸿章节制)后,当代替官长喊操的教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相距最近,而且因为它是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重大转折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初始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奋力拼搏,中国教育无可逆转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且还有一大批各类各级学校办出了较高水平,同时也涌现了不少海内外知名的教育家。他们教育思想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