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增加农村宅基地财产性收入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供应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宅基地财产性收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宅基地所有权不明确、宅基地的保障功能、宅基地的处分权难以实现等致使农村宅基地财产性收入增加困难.因此,要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赋予农民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确权登记,允许部分农宅入市,积极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所以其使用的宅基地多被闲置。同时现有法律也限制宅基地的市场化流转,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与农民权益性收益的缺失([1])。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宅基地"三权分置",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对于"三权分置"的权利构造存在争议,"资格权""使用权"的定义不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存在冲突,易造成适用的疑难。因此,通过明确"资格权"法律定位,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使用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方能较稳妥地促进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完成。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必然会引起城市内公共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而能否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是实现城镇化的关键.文章从城镇化与公共产品这一关系着手,分析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公共产品缺失的表现、原因,进而提出了增进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镇面积的扩大导致农用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对城镇化进程中浪费的土地进行重新利用——城市楼顶绿化,山区劣质土壤改良,农村宅基地的返耕等。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中间过渡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能否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顺利实现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出现的户籍管理难、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民个人市民化转移成本费用过高和其文化素质低等问题,进而对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改革户籍管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制度和努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范围流动给农民权利的实现带来时空障碍,农民集体治理结构的缺失增加了农民权利实现的难度,公权力的过度扩张限制了农民权利的行使.农民的自益权与农民在农民集体中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共益权与农民在农民集体中的共同利益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围绕农民集体民主管理和集体收益分配展开的权利.为保障农民的自益权和共益权,赋予农民直接诉权和派生诉权就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步入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城市职业培训,推进人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是实现有质量的城镇化的主要路径.以无锡市为例,从城市职业培训需求分析入手,指出职业培训供给短板,并从职业培训供给能力、培训模式,探索城乡劳动力市场测量体系建立、资源优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彭荣胜教授在20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农民意愿测度、制度供给创新与政策引导研究"(批准一号:16BRK008)。本课题针对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民意愿"关注不够,以及对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探索不足等突出问题,在界定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主体区域的基础上,测度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的意愿,剖析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微观动力机制,探寻小城镇(市)就业空间不足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13亿人口中,62%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全国还有3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西部有6 000多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极不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就必须城乡统筹考虑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户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地流动.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推进城镇化,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就需要培训农民、引导农民、扩大农民的就业面.农村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应承担起解决"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1):74-80
经分析安徽省近十年来在人口、经济及土地城镇化方面的统计数据,发现:安徽省人口城镇化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农民工数量较多、流量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较慢,城镇产业集聚与配套效果不明显,城市经济发展对人口的承载力不强,土地城镇化后的经济效益尚未显现。为此建议:通过实施就近就地城镇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分担机制等推进人口城镇化;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产城融合以及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来推进经济城镇化;通过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及农村土地顺畅流转等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农民的市民化意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追求速度和数量的高增长时期,然而,高速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使资源环境对城市的承载接近极限,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改变我国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方式,由盲目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逐渐实现城市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与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内在一致。通过对2007-2011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并结合各地区城镇化进程进行双维度分析,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或有一定比较优势;3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高绿色—高城镇化"、"高绿色—低城镇化"、"低绿色—高城镇化"和"低绿色—低城镇化"四类地区,且主要以"双高"和"双低"为主,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全国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布不均匀。有鉴于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行和谐、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正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与发展格局差异,寻找各地区绿色或城镇化的比较优势,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构建绿色产业链,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实现绿色与城镇化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遏制农村无序建房与耕地流失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房建设速度日趋加快,这无疑反映出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亦带来了耕地大量流失的不良后果,直接危及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遏制耕地流失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是:规范农民建房用地行为,严格治理"空心宅"现象;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利用农业科技实现粮食高产,增强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集中住宅节约耕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耕地的法律认识和基层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推动人口转移,促进用地节约,加快市民下乡,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是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意义所在。而人地捆绑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的交易体制,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宅基地闲置,而且进城农民住宅权力也难以得到有效资金保障。长远规划,建章立制,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破解生产要素单向流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文章从新刻籍制度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人口城镇化现实路径问题,认为降低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门槛、破除农民工流动性就业的难题、促进城市人口与外来人口相互认同、建设包容型性城市文化并形成合力,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将有效化解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城市化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于我国城镇化有重要的分析与指导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城镇化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回顾城镇化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政策导向与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人口来源、人口的增加与土地利用的扩大、城乡差距扩大以及城市与城市差距扩大等方面。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根本、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城镇承载量为手段,以及以城乡融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人口交换十分频繁,安土重迁已不再适合现代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就是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城市文明的进程以及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继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期待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严蓉  张娜 《成人教育》2016,(5):27-3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传统农业、农民在我国农村中仍占很大比重,这既不符合城镇化要求,也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工、兼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及其教育培训是城镇化的基本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去库存是今年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随着商品房地产市场步入结构性过剩的年代,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加剧,一二线城市的火爆与去库存政策背离,而三四线城市仍陷泥淖.如何促进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房地产去库存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探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如何去库存.  相似文献   

19.
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关系到8亿农民的出路和前途。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很低,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这却是我国农民的必经之路。我国人口城镇化,是指整个城镇体系,即大、中、小城市(镇)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土地流转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流转主要包括耕地流转与宅基地置换和农村集体组织建设用地置换.重庆江津区耕地流转率较高,宅基地置换率较低.该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外部利润、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意愿等方面,分析了土地置换存在的问题,发现转出方的外部利润不足、初级行动团体意愿不强、次级行动团体难以发挥作用等,是宅基地置换率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