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行车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CK、LDH的动态变化及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一次大强度训练后,不同时段的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指标变化,研究运动员在强度刺激下的机能状况和对强度刺激的适应水平。为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防止过度疲劳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询穴位刺激对消除中跑运动员一周大强度训练导致的疲劳的效果。将运动员随机分成穴位刺激组、穴旁刺激组和对照组,每日训练后穴位刺激组进行穴位刺激,穴旁刺激组进行穴旁肌肉刺激,对照组自然休息。每位运动员在训练前一天和训练结束后一天各抽取肘部静脉血2ml,测试其SOD活性及MDA含量。每次抽血结束后测试1500m成绩。训练前3组SOD活性、MDA含量以及1500m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一周后穴位刺激组SOD活性、1500m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MDA含量下降具有显著性。穴位刺激能提高SOD活性和1500m运动成绩,降低自由基中MDA的含量,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15名运动员进行了电刺激增长肌肉力量的观察与实验。看出: 在训练之后进行电刺激,肌肉力量增长25.6%,训练之前(非训练日)进行电刺激肌肉力量增长8.1%,对照组只增长6%。训练(疲劳)加电刺激的效果较好。在肌肉力量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弹跳、速度提高也较多,运动技术也有改进,相应的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我们观察的条件下看出:电刺激促使肌力增长的时间与仃止刺激后肌力消退的时间大体相等。多数受试运动员反映,经过电刺激后体力恢复较好。我们认为训练后进行电刺激,对局(?)肌肉来说是个大运动量训练,对整体来说又是个恢复手段。此法既是训练手段,也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因子-I的影响。方法: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19人,分为两组: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和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试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因子-I的变化情况。结论:(1)通过两个阶段的交替训练,两个组运动员的GH和IGF-I变化幅度减小,运动员对于低氧刺激的调节能力增强了,有利于运动员更好的适应训练。(2)高原-亚高原组第二阶段GH、IGF-I整体水平要高于高原-平原组,表明在亚高原训练后可以更好的过渡到高原进行训练,减少运动员的适应期,有利于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过度训练是机体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田径运动员(以下简称为运动员)的过度训练通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1)运动过量;(2)比赛过于频繁;(3)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时间不足或上述综合因素的结合。过度训练也可能由运动员生活中的其它压力而加重。如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过多的旅行、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运动员生活事件调查表 ,对吉林省 2 4 8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 ,生活事件心理压力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呈负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主要与负性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高度相关。级别和专业因素是负性生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训练比赛、人际关系和健康问题是运动员日常生活和训练比赛中最常见的心理压力刺激源。  相似文献   

7.
过度训练是训练后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换言之,就是忽视了训练与恢复间的合理比例,使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仍承受大强度刺激的结果,我们又称之为过度疲劳。如果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了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导致过度训练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在大强度运动刺激下散打运动员机体内激素水平的适应性变化规律,选择男子散打运动员12名,动态观察并监测大强度运动前后及恢复后运动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间质细胞刺激素(LH)、皮质醇(C)、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血清皮质醇在大强度运动后先上升然后逐渐回落,血清睾酮在大强度负荷刺激即刻变化不明显,而在运动后次日上升,表现为T/C比值持续升高;提示大强度训练对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出现即刻效应,ATCH、T的升高有长时效应.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刺激技术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电刺激训练,以探讨电刺激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及鞭腿的影响。30名男性散打运动员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和实验组(15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执行正常的散打训练计划,实验组另附加每天1小时电刺激,共10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对照组p<0.05;实验组屈p<0.01,伸p<0.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1,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01)。实验组所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屈p<0.05,伸p<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5,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1)。结论:电刺激训练能显著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改善鞭腿效果,建议在散打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电刺激训练。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的生化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参加九运会武术决赛的部分省市优秀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进行了生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2个整套训练应属于中等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运动员日常的技术性训练;4个整套训练应属于大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对运动员施加大负荷的刺激,从而产生超量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同等条件训练下,运动员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教练员应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游泳训练后的恢复问题,对训练的效果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游泳训练大部分在水中进行,由于冷水的刺激和特殊的呼吸方法,运动员表现出很高的兴奋性。这种兴奋性常常超出人的自我保护性阈值,使运动员产生深度疲劳,严重影响下一次或下一阶段的训练。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很有发展前途的游泳运动员,由于没有调整好训练后的恢复,致使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12.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亚高原训练期生化指标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在海拔1 750 m的兰州愉中亚高原进行了为期4周的针对性训练,为了解李柱宏在亚高原训练中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掌握亚高原运动训练的规律,对李柱宏在亚高原不同训练负荷阶段尿常规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不同运动负荷和强度对红细胞数无显著影响,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血清尿素氮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睾酮和皮质醇比例明显升高,运动后恢复正常;运动负荷前后尿比重、酮体、亚硝酸盐及白细胞无显著变化;运动后尿蛋白、隐血、胆红素、尿胆元水平上升.说明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亚高原训练能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的训练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1、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及身体能量代谢特点 1.1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特点:高强度、运动器官极限运动,对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极大的刺激。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和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翁颖  张强 《游泳》2006,(5):20-22
当代竞技泳坛的激烈竞争,百分之一秒定胜负,对于运动员来说,想要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超负荷的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然而训练的负荷对运动员机体的各个系统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刺激的结果是要求得机体的适应和超量的恢复。关键时刻谁能更快速的恢复疲劳,谁就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的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从而更快速的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有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长跑运动员的营养需求特点1.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长跑运动员一般进行1日1次或1日2次的训练,这就需要科学的恢复策略,特别是当两次训练紧接着进行时。大部分长跑运动员会发现以肉蛋奶为主的高蛋白饮食不能够提供马拉松训练时的足够能量。事实上,许多长跑运动员第一次"撞墙"(能量耗竭)就是在他们进行第一周的大运动量训练时,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能够逐步储存足够的肌糖原。长跑运动员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后,  相似文献   

16.
游泳项目青海高原训练期间血象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名平原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表明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机能水平的改善;平原游泳运动员的W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有所增加,提示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游泳运动员机体的血小板会出现下降。建议对平原游泳运动员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应以高原训练的目的和安排为主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评定,在正常范围内与训练密切相关;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对平原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免疫机能的监测,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  相似文献   

17.
少年参与运动训练,机体出现疲劳现象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疲劳经过十二到廿四小时后便应该逐渐消失。但如果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使少年身体承受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导致疲劳的机体难以得到恢复,超量补偿将无法达成,少年运动员就可能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仍然坚持训练下去,就会形成过度训练状态。这样的训练严重影响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成绩,甚至还会带来摧残。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引起少年过度训练的原因。 一、构成过度训练的各种原因包括: 1、制定训练计划不当:过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或训练的要  相似文献   

18.
4.中长跑的科学训练 大多数教练对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尽量做到练的内容多一点,强度大一点,以此来达到提高运动员体能为目的。当然这些途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高水平运动员必须采取不断加大对机体的负荷刺激方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但不论  相似文献   

19.
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NK、NKT 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NK、NKT细胞均显著变化(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作用于人体后可以代偿性地引起运动员免疫指标上升,从而使运动员的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男女运动员对LoHi适应的异同。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8周的LoHi训练,分别于训练前3、1天,第一阶段周1至周6,第二、三阶段每周1、3、6,训练后第1周周1、3取受试者清晨指血,测定血清CK和BUN值。结果:与水上训练为主的4周相比,游泳运动员在4周LoHi期间,血清CK和BUN的提高较为显著,且恢复程度明显增加;8周LoHi期间,男子游泳运动员的血清CK值明显高于女运动员,而BUN的变化并无显著差异,男子游泳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变化幅度大于女运动员。结论:低氧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恢复运动训练造成的疲劳;不同性别运动员血清CK和BUN对LoHi的反应不同,男性运动员的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