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但是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需要老师继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教学问题的提出 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有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接受学习为主、以学科本位为主的倾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小结、课外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习习惯的塑造者;学生的角色则是以良好的习惯主动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并在这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把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与工程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活跃大学数学课堂的气氛,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数学从一门单纯的“知识”变成一种实用的“技术”。这切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想与目的,能促进工科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向跨学科思维方式转变,把工程实践和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学这门课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着一定特点,由于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所以学习能力并不强,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很大,这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通过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改善速一问题,可以使一个班的学生在相同的进度下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通过思维方式的巧妙转换,可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拓宽解题思路.借助形象思维,可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通过转换思维方式,可以拓宽解题思路.思维方式转换能力的培养也应注意思维方式的双向转换,这种循环往复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存贮,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用学到的理论解释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越来越需要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进行,而体育教学中的学科融合,则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深化体育教学内涵,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以水平一《单脚交换跳短绳》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体育教学中学科融合对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融合的方法。一、数学学科与体育学科的融合——激活思维的敏捷性数字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少.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类比法是数学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思维方法,它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引用大量实例论述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下面笔者谈一些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问题驱动在应用数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具体来讲它是指老师借助数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讨论中,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问题驱动教学旨在借助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好奇心,从而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中,笔者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为基础,简要论述了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际,对问题驱动在应用数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实践证明,将问题驱动应用于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结合的过程,甚至是反复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过程实际上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贯穿在发现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过程较其它科目的教学更为复杂一些,一个技术动作的掌握,不仅要对其理论和知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孩子离开父母后,最初接触到的知识,对未来一生的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生思维结构的建立,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应用数学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小学应用数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方面的意义,并指出应用数学与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直观教学自然重要,但它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方式,两者究竟达到何种关系,思维过程将发挥何种程度作用,在教学与训练实验和分析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将直观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积极思维密切结合,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足获得教学与训练成功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6.
在体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名体校英语教师我认为必须作好以下四点: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尤其是体校学生连语文、数学的学习都难以保证,对英语的学习就更加不重视了。为什么呢?这与体校学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乔正霞 《精武》2012,(21):78-79
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引入武术套路课堂教学,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我们改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这一要求,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愉快教学,注意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
  1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抽象概括的知识难于理解与吸收。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就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我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实物、挂图、图片、多媒体等。开学初,我就制作了大量的实物图片,既可供教师演示,又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的认识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认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东西也能制作成教具与学具,变静为动,增强形象性与趣味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明晰的角的表象,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践研究表明,兴趣缺乏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难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成就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彭福英 《收藏界》2018,(8):60-60
数学是一门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农村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虽然不如城市,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农村小学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教学技术走进农村课堂,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微课”丰富了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来完成,而完成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