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技能在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十年之际,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深刻总结十年实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广大英语学科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标准》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将改变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的倾向作为改革重点;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了,这对于深化英语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总体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修订工作组:这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深刻总结十年实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听取广大英语学科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修订中,我们主要遵循了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5.
刘静 《山东教育》2007,(6):35-35
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而外语听说能力的强弱又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接触和学习英语.感受和体验英语,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了帮助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6.
英语新课标指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一种文化的过程。因此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7.
王青春  张毅 《教师》2010,(14):95-95
新《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学习外语的手段,而且是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凸显以德为先、能力为重。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然而,课标在实施过程之中却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1.课标过高、过空、难以实际操作;2.课标与应试教育水火不容;3.课标在低年级较适用,而毕业班特别是高三不适合。持有这样错误认识的教师除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外较为普遍,绝对数量可观。然而,高三英语教学的实践却呼唤着新课标思想的阳光雨露。在高…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因此,  相似文献   

11.
与旧的课标相比,2011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陈琳教授指出:英语课程10年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我们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学习和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并设计提供了高、初中英语新教材多元智能课程教学案例,以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深化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陈利霞 《考试周刊》2014,(54):106-107
<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好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忽视了"写"的训练。很多教师认为"写"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方面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课程内容。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方面,则主要表现在侧重于语篇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解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武玉莲 《山东教育》2006,(10):21-2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因此,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就语言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背景《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笔者有幸参加了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的活动并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鲍当洪的一节以Seasons为主题的阅读课。课上鲍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润物细无声似的过渡语言,亲切无比的师生对话,无一不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段话:“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由此可见,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就会逐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渐渐喜欢这门课。否则,将感到英语课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这无疑也就增加英语教学的难度,所以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刚刚接触和学习新版《牛津初中英语》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比多记一些单词、句法要重要得多。同样,如果教师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再灵活地运用教学技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就会觉得教书很轻松,很从容。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五级的目标部分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力求从教学的目的、目标、理念、内容、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如何把课标的新理念融会到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下面本人将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