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紫枫 《传媒》2022,(8):72-73
动画是集电影、绘画、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动画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演绎历史故事、传承中华经典的同时,很多作品与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更加紧密相连,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更深思考,为中国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奠定了基础。本文以近年来热门国产动画片为例,分析了中国动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力求为中国动画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希 《兰台内外》2008,(1):18-18
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正在发生变化,普通市民对美国心情复杂,可谓爱恨交加。 一部分中国人认为美国年轻、有活力、富有。同时,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将美国描述成为一个试图阻挠中国发展的国家,他们还认为美国的媒体对中国的苛刻程度甚于对待自己的国家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作者历经数十载的史料挖掘,还原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是所有中国人应该知晓的历史真相。本书对一战历史、国际移民和跨文化交流等问题研究的推进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为中国在一战中的历史定位重新确立了坐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告学和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探讨中国元素与品牌塑造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应侧重于对塑造品牌.而品牌的塑造要以中国文化价值为背景.得到文化上的认同.本文提出通过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形象的文化标识.使中国元素能在品牌塑造上体现出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蕴藏着中国灿烂的文化精神,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民族自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着重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加深对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外图书馆学理论的历次关系重构为切入点,通过“中外图书馆学关系互动的诠释框架”的构建,对新时期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正在走向世界化时期。作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将以“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为中心,其重心将从“先进经验的中国化”转为“中国经验的世界化”。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理论生成、理论陈述、理论传播等方面探讨了通往图书馆学“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的三道难题,并对学科—行业共同体提出建议,以推动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表1。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7.
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他们进行知识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既在北美图书馆界提供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又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在职业身份、学术追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同认知,促生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这一专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正式形成。本文立足于海外中国研究和“文化中国”的学术背景,从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角度,对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及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进行了系统考察,希望在呈现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同时,揭示出这一共同体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图3。表6。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书史,如同中国历史,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书籍发展的历史,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联合摄制了《中国古代书籍史》的电视教学片。本片通过北京图书馆历年来珍藏的有关资料和文物,对中国书籍的生产材料、装帧形制及书籍內容的演变和发展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內容包括:文字的产生、初期书籍的产生、正规书籍的产生、中国古籍的装订修补技术。本片不仅可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化图书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思想和文化,封面是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元素的重要载体,封面设计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来反映图书内容的创新过程.新世纪以来,封面设计正在向传统回归,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并升华为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和中国形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文通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目录中对中国古典小说在不同时期的理解与认识及对小说书目的不同归类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探索中国古典小说的源流及其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