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视为一个反犹主义者.但陀氏为什么反犹,却一直未得澄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廓清陀氏笔下“犹太人”的两层含义:一,犹太种族;二,“犹太人思想”.陀氏的大部分反犹话语是将矛头指向以功利主义为道德表象、以资本主义为现实形态的“犹太人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立场使他走向民族主义,我们应有所反思,警惕对陀氏的“圣化”.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3.
精神自渎现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始终关注的对象。所谓“精神自渎”,就是精神上的自我亵渎.具体表现为精神上自我蔑视.自我折磨和自我嘲笑,并且在这种自轻自贱中体验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快感。精神白渎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话性、表演性和有“透气孔”的语言,使精神自渎者们成为尼采所谓“禁欲主义理念”的模仿和戏拟,而这种表演和模仿禁欲主义观念自身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心理充满着爱与恨,报复与驯服,自虐与他虐的两极矛盾。陀氏笔下的迷失在爱情之雾中的男男女女生活在受侮辱、无权力之中,他们渴望摆脱自身的屈辱,从无权力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确定自身的权力感、自尊感、价值感,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随后的练习3安排了以下内容: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段落,把关公的神勇气概读出来;说三国故事;读背相关成语。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关注"人"的问题,力求在"人身上发现人"。他在人和神之间建立亲密相通的关系,肯定"神人",否定"人神",认为只有具有基督般美德的"神人"才能拯救世界。他的神人拯救理论,虽然是为道德信仰寻求神学上的论证,却彰显了道德在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海燕如何斗《群魔》大起大落的高尔基熟悉苏俄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高尔基(1868-1936)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官方声誉是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除了下诺夫哥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女作家宗璞与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于罪责书写和救赎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更多是宗璞对陀氏接受的"创造性的叛逆"。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探讨人的秘密。由于自身经历的影响,他偏爱“穷人”主题。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停留在对穷人苦难生活的展现上,而是把笔触深入到潜伏在人性深处、人的本性中的不幸。他否定理性人物.认为理性能引诱人犯罪。他肯定和赞扬“神人”,认为至善至爱才是人悲惨命运的拯救力量。“神人”形象成了他与丑恶现实相对抗的武器,也成了他解开人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路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肖洛霍夫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竭力消解传统意义上“父亲”的崇高性,并以自己特有的理念重构理想中的父亲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疯狂的仇恨走向宗教救赎;肖洛霍夫以淡漠的姿态体验虚无;路翎则以宽容与爱为原则展示了寻找父亲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从这种比较中,我们更能感觉到路翎创作中的这种民族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兰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3-27,4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显示了他独特的文学理念和生命观念。《白痴》的主人公梅什金这个人物形象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美的内涵的独特理解。梅什金是普救寻求者、精神朝圣者、理想主义者的化身;梅什金的自救是以心灵承受痛苦,皈依上帝达到自我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具有局限性和软弱性,人性的自救涉及社会观念的改变、革命暴力的启示、经济基础的奠定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继强 《文教资料》2014,(30):32-34
“梦想中的爱”渴望的是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渴望做出人人注目的壮举;“切实的爱”与之相比则是严酷的和令人生畏的,因为它可能需要经历漫长的熬炼。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舍勒都对两种爱的价值基础进行了剖析,发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博爱主义中所隐藏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周莉 《语文天地》2010,(9):66-6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有浩瀚的美文让我们欣赏.有深广的思想精髓让我们学习,又有精彩的人生让我们演绎。语文的天地真是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4.
刘洁喜 《考试周刊》2011,(93):32-33
课堂教学活动尽管有不同的结构模式和活动过程,但是大体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知识等基本环节。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创新。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买琳燕 《现代语文》2009,(9):133-13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手法,正因为融合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他的“后现实主义”创作才表现出了新的艺术活力——因“现代”的表现而使本质的表达更有力度,更具穿透力,也因“现实”的贯穿而使表现不再冷漠,更具人本性及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手法。正因为融合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他的“后现实主义”创作才表现出了新的艺术活力——因“现代”的表现而使本质的表达更有力度、更具穿透力,也因“现实”的贯穿而使表现不再冷漠,更具人本性及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心理充满着爱与恨,报复与驯服,自虐与他虐的两极矛盾。陀氏笔下的迷失在爱情之雾中的男男女女生活在受侮辱、无权力之中,他们渴望摆脱自身的屈辱,从无权力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确定自身的权力感、自尊感,价值感,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复调”这个词来自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巴赫金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论家。他在对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研究中发现陀氏的小说中“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互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一种声音都具有充分的价值,它们组成了真正的复调”,巴赫金因此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复调小说”。他认为,在“复调小说”里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统一的作者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具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叶丽 《中小学电教》2011,(9):146-146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课堂生命力与活力的有效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日趋重要的辅导手段,它直观、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计算“612÷2÷4=?”时出现了如下几种结果:612÷2÷4=306÷4=76……2;612÷2÷4=153÷2=76……1;612÷2÷4=612÷8=76……4。对此,老师们普遍认为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原因是该作法遵循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此题出得有问题,结果不应该有余数。我认为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从计算顺序上或者说意义上都是有道理的,从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规则和商不变性质上来看,三个结果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其结果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