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懂我们     
我们很幸福? 大人们常说,“你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很幸福吗?的确,相对于“70后”乃至“80后”,我们有了更充盈的物质生活,我们被所谓的“幸福”笼罩.但在我们的感觉里,幸福却离得好远,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只是一群游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极度缺乏精神生活的我们只看了灰暗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补天”出自上古神话,之后又被历代文学所重提、重写,逐渐具有了特殊含义。在不断的重提和重写中,凸显出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于其中展示出不一样的景观,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出,自周秦后被强化的儒家济世精神是其不变的内质,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也于其中得以体现,我们今天仍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示。本文便试图对此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读了《贝多芬传》,我们会被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的精神所鼓舞;读了《老人与海》,我们会被老渔夫“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豪情所震撼……是啊,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阅读的乐趣,更能催人奋进,引人向上!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追求效益”与“科学化”一度成为落后的语教学观念的代名词。君不见,“人”与“情感”的旗帜曾经高高飘扬,而“科学”与“理性”却遭到无情的放逐。 我们完全认同“人”与“情感”的价值意义,但并不应该因此走向反“理性”的极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人”,是人类精神发展到纯粹与深邃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理性”,则是支撑“情感”的骨架,是升华“情感”的要素![编按]  相似文献   

5.
Office系列软件中,“粘贴”这一功能可算是众所周知,烂熟于心,但其中的“选择性粘贴”却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其实“选择性粘贴”这一功能十分强大.熟练掌握,巧妙运用选择性粘贴,将给我们的日常办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我们的工作起来轻松便捷.  相似文献   

6.
从8月18日到25日,仅仅一周的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都被晒成了“小黑人”,戴眼镜的同学脸上更是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成了不伦不类的“斑马”。我也未能幸免,加入了“斑马”一族。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尽管被晒黑了,但我却收获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的精神现象就象斯芬克斯之谜那样难以理解,理性的光芒已射向二百亿光年之遥的太空,科学大军已攻到“夸克”王国城下,然而我们对自己的精神却知之甚少。当我们不求甚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对精神很熟悉,但当对她加以深沉思考时却感到她很陌生了,好象第一次认识她!神奇的精神之花令我们惊叹不已!为什么别人的痛苦会使我们心情沉重,别人的快乐令我们心情轻松?我们为什么能相互理解、明白对方“意思”?为什么每个人的精神与他人  相似文献   

8.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9.
同桌的何子走了,取而代之的又是一个差生刘子。虽然老师嘴上说是让我帮助他,但全班同学都心如明镜,老师对我们采取的是“自生自灭,弃之不顾”的战术。刘子和我成了同桌,竟激动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我暗笑他的单纯—被发配到了黑角落还“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自愧没有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所在的最后一排是“四类分子”的集中营:沉默寡言、反应迟钝却很认真的赵子,家境贫寒、常被人当成奚落对象的何子,保留了多多的纯真本性、被老师指责为“朽木不可雕”的刘子,还有我,不务正业,只相信“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的李子。赵子的…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透过本期话题——如何看待“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我们面对的是关于“物质与精神”的一次思考。在讨论中,我们每个人对自我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制造机器”,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当代教育的三重困境。一、“计划教育”无视学生的兴趣 所谓“计划教育”,借用了“计划经济”的说法。如今计划经济早已被否定,但计划教育却仍然大行其道。在实行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12.
《广东第二课堂》2009,(3):10-10
在南方康地的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很多猴子。一天,有个人到那里去玩耍,被这群猴子捉住了。它们把他围起来,讽刺他说:“这个人跟我们一样,但却没有尾巴,真是奇怪、可笑。”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3,(19)
一个名字,一种个性董一——当我们翻阅团十五大代表名册时,便被这个极富特点的名字所吸引;当我们真正见到她时,又被这个涵义深刻的名字所打动。在会议室里,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董一侃侃而谈:我刚出生时,爷爷给我起了“炜”字做名字,代表着美丽。但随着我渐渐长大,爷爷却认为,女孩子不能仅有好看的外表,更要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就大而化之地改成了“一”字。但就是这最简  相似文献   

14.
很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又极容易被忽略,比如说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忽略心理方面的问题,就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结果却与期望相差甚远;一群智力相当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中,成就大小如天壤之别。我们因主持“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  相似文献   

15.
被选入教材的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三块钱国币》,历来都被视为“优秀”剧作。但笔者却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这部作品反映的内容,以“阶级斗争”观念,替代了人类的道德观念。作品所颂扬的“情”,只是一种“阶级偏见”,而其所讲的“理”,实为“胡搅蛮缠”。“情”的阶级偏见“碎瓶事件”的受害人本为女主人吴太太,但作品却始终未能让人感觉到这一点。人们看不到作者对真正的受害人吴太太的一丁点儿同情。这大概只是因为吴太太是“阔人”吧。从作品中,我们闻到的尽是“阶段斗争”的火药味。吴太太是“阔人”,但“阔人”也是人啊,“阔人”也有…  相似文献   

16.
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精神”的园地:虽然这个民族的来源和它的语言学的特质,可以追溯到其他民族——甚至追溯到“印度”——但是“精神”真实的“再生”,却要首先在希腊寻求。我早先已经把希腊比做青年时代,这种青春在感官的现实世界里出现为“具有躯体的精神”和“精神化了的感官性”——这一种“统一”是从“精神”发生的。希腊表示着精神生命青春的新鲜、欢欣的状况。在这里,那个进展  相似文献   

17.
晓芸 《当代职校生》2004,(11):24-25
前不久,成都一家相当有实力的公司由于业务拓展快而要招聘新人,广告上有这样一段话:“欢迎有挑战精神的应届毕业生加盟。”很多学生前去应聘。但招聘结束后,我们却惊人地发现:有一些该单位本来准备录用的人,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没有被聘用。这些学生为何会错失本来有可能属于他们的就业机会呢?  相似文献   

18.
说“面子”     
“面子” ,是我们在谈话时常常说到的一个话题 ,好像一听就懂 ,但细想这个话题的人大约不很多。近来在社会上 ,经常听到这两个字音 ,一些人似乎在研究 ,认为这一件事情 ,很不容易 ,是他们的精神纲领 ,只要抓住这个 ,就像拉住了耳朵一样 ,全身都跟着动了。据说前些时候 ,有人去要求利益 ,一通威吓 ,吓得过路行人满口答应 ,但临走时 ,却被一拥而上 ,落得遍体鳞伤。他就是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 ,自然就是别人有面子了。这个故事是颇有些人知道的。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想还好 ,一想就觉得儿糊涂。每一种身份 ,就有一种“面子”…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根据前文内容我们知道,“那时”指作者留学仙台期间,“那地”即仙台医科大学。那么,“我的意见”是什么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中的一条注释(为了简便,不作抄录)告诉我们:原来鲁迅本打算学医,“以教治象我父来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但后来,他发现学医只能医得了国人的肉,却医不了他们深受创伤的灵魂。于是改变了初衷,决定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挽救国人的灵魂。而他认为,“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很明显,“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即  相似文献   

20.
宽袍飘逸,长袖飞舞,汉服以它独特的美受到广大华人的喜爱。几年前,汉服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今天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汉服会不会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而被更多的人认可呢?有人说,服装和民族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断,汉服就会延续。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但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应该是内在的精神。当我们身着“汉服”来弘扬国学的时候,是否应该反躬自问,自己到底继承了多少国学的“魂”呢?汉服复兴——追寻失落的华美@盛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