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一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更好地实现教学且标。  相似文献   

2.
薛雯 《学周刊C版》2019,(19):58-58
在初中阶段,道法课程在课堂上难以引导学生投入课堂中,学生在情感上不能得到满足,从而限制了对道法课程的喜爱。教师要让道法课成为学生爱听的课程,让“情感”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本文主要对初中道法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列宁曾说:如果没有情感,就永远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思想总是交织着相关的情感;情感是行动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总是受情感的驱使。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本文侧重从情感因素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数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浑厚兴趣.任何情感态度均产生与深化,都是以情绪体验为先导的,没有对客观事物的情绪,人的激情就无法产生,也就无法有浓厚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霍金侠  齐国忠 《职业技术》2006,(14):147-147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一定的情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东西。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投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囚素,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所有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 ,就必须对原有的从“认识”一个“维度”所建立的教学方法体系加以改革 ,围绕教学环节的衔接、转折、延伸 ,去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协调发展 ,并发挥其共同效应的教学结构 ,以提高教学效率。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 ,我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采取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来吸引学生入境。如 ,在讲“相似三角形”时 ,可以对学生说 :“…  相似文献   

8.
学习热情是指对学习活动所表现的一种比较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学习热情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但它是一种比学习兴趣更为稳固、更为持久的情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使学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9.
高秀东 《考试周刊》2010,(18):173-173
所谓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精神、宽容的人生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就是软弱无力的。教师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爱上地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不竭的源泉。情感是人们内心感情和态度的表露,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而从教学方面来说,情感则是学生智慧发展的起点,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切入点。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是变革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人只有通过认识才能产生一定的情感,才会有知之愈深受之愈切之说,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思维上的“能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会学”。初中有60首古典诗歌的教学任务,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笔者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想学”,并培养学生的“能学”和“会学”能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送学生一双自主学习、自由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把情感教育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能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师生的情感融洽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以情感培养兴趣合理利用情感为教学服务,使教学目标在愉快的氛围中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质疑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教学论研究者不仅要关注与研究“教学认识”,同样也应关注与研究“教学情感”。教学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师与学生特定情境中的特殊情感,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相互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品性。“教学情感”对于教学而言,具有“本体性”意义。“教学情感”不同于“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育情感”以及“在教学中的情感”。视“教学情感”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进行专门研究,将为教学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丰富和拓展教学论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情感教育”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对物理感兴趣并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融“情感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以期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审美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将情感教育的原理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真情实感于教学之中.用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优化学生的心理,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打开学生的智慧之窗.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16.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置师生于课文、作者、  相似文献   

17.
英语情境教学是一个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甘肃教育》2004,(9):35-35
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尊重、信任和期望会使学生切实地感到自己的存在,从而产生情感交流的需要,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之效。因此,平时上课时教师要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言行给学生以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  相似文献   

19.
卢有刚 《甘肃教育》2009,(13):25-25
互动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我要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互动”教学法能体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动”,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互动”呢?  相似文献   

20.
李晓安 《湖北教育》2002,(21):27-27
一、讲“真话”。思品课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如何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为落实这一情感目标,我在每课的教学中,专门安排了“说句心里话”的教学环节,只要他们能讲真话我都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