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题意识表现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缺乏主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赵立娟 《考试周刊》2013,(93):71-72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意识呢?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有如下解释:所谓的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尚待解决(弄不明白)的事。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心智。《数学课程标准》对问题意识做了如下诠释:初步学会从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爱囚斯坦慢调的:“一个问题的产牛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然而在今天,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益萎缩,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起点,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的学生;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进行质疑,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卫 《中学文科》2009,(8):70-71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琳 《现代语文》2011,(4):75-7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结题总报告中深刻地指出:  相似文献   

12.
齐伟 《学周刊C版》2011,(12):38-3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产生问题意识也就是产生主动质疑与探索的心理状态,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主动思考,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索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笔者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更要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普遍地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坛,提问的权力大多在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问、不敢问、不善于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及“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问题的感受能力。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意识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学习进步是非常重要的。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培养21世纪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首备条件是具有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就是现代人,尤其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具符的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培养中学生的现代意识,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通常表现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正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