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秀山先生<关于纯粹哲学>一文旨在针砭时弊,反对哲学研究的学术稀释与偏离.但"纯粹哲学"和"哲学的纯粹性"之间尚有概念上的微小差异,提倡"纯粹哲学"但也不能囿于"哲学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2.
邓博洋 《新读写》2010,(1):59-59
一位哲人说过,《瓦尔登湖》是一本安静、寂寞、孤独的书,是属于一个人的书,需要静下心来,否则你很难融人书中。当你的心静下来以后,就会有昕思考。不错,这是我读过的最值得咀嚼的一本书,走进瓦尔登湖的世界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3.
《孤独的哲学》是一部阐发“向未来移民”的哲学的书。“向未来移民”,就是自觉地与旧的传统决裂,变革自己周围的社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改变传统、推陈出新、穿越时间的通道、以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向未来移民”,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夜深人静,捧着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抚着文字的痕迹,闻着书香的气息,总能让疲惫一天的心沉静下来。一行行、一页页地欣赏,一缕缕、一片片地梳理,《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如一支小曲,在轻盈流动的文字间吹奏起幸福的旋律,飘扬的是内心无比的坚定与执著。  相似文献   

5.
P.K.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费耶阿本德哲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哲学界至今发表了近50篇论。王书明教授的《科学、批判与自由一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学术专。该书注重本研究与研究框架的创新,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做了新的探索。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与国内外哲学界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对话理论来看,文本解读应算是“主体间”对话。所谓的“主体间”对话即教师(阅读者)和文本都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互为解释、互为沟通的关系。其对话过程即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主人公见面,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回答。如何直面心灵面对文本呢?我试以人教版第十册《将相和》为例,探讨如何从自由对话走向规则对话,确定对话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一走进《朝花夕拾》,便感觉鲁迅先生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个以笔代枪、同黑暗势力不屈抗争的伟大斗士,此时似乎成了一个远游归来、慈爱温和的长者,在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里,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土.向我们娓娓道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长妈妈、衍四太太、无常、美女蛇……  相似文献   

9.
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美丽印痕的文章,就如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而《智慧背囊》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了起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映亮了青春的每一个角落。它如同小溪潺潺,浸染着年轻的思想,让那些真善美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它又如点点帆影,引领你向梦想的远方启航。  相似文献   

10.
傅佩荣博士的《哲学与人生》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哲学著作,读起来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尤其是它激发了我们继续阅读的欲望,开启了我们深入思考的闸门。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一个严肃的哲学话题激活我们的思维:活着,是一回事;但要活得有意义,则是另一  相似文献   

11.
对自由问题的探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学界对此问题的阐述往往分成关联甚少的两块:青年马克思和成熟后的马克思,马克思自由观的来龙去脉则鲜有涉及,这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的命运可知。《批判》是马克思自由观形成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但这一著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曹典顺博士的《自由的尘世根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可算对此缺憾的一个补足。  相似文献   

12.
吴漾 《小学生时代》2011,(12):46-46
用真诚去沟通得到的是亲切.用时间去沟通得到的是亲情,用心灵去沟通得到的是亲人。我很敬佩托德的胆识,能够在与爷爷的鸿沟前勇敢地尝试,勇于去面对自己之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总觉得国外的哲学家们的哲学体系就像固若金汤、墙峭堑深的名城,望之十分壮观,却是警卫森严,令人生畏,总无法得其门而入,便只能在城墙之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者干脆被镇得觳觫匍匐,膜拜于地,心中莫名地恐惧而又莫名地景仰。  相似文献   

14.
周小辰 《小学语文》2010,(7):125-125
——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这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我们都懂得节约时间的重要性,可又有谁用心去做了呢?我想。刘墉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珍惜时间的人。  相似文献   

16.
刁丽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5):10-11,17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以实现自由境界为目的的,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本文从人与世界、心与物以及心与道的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庄子实现自由心灵的方法,试图为世人心灵找到一个通向逍遥的出口.  相似文献   

17.
近读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拈,作者在第七章“享受休闲”中开宗明义:“人人都会拥有空闲时间,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拥有休闲。”他引用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指出教师应该学会享受休闲的幸福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从对话理论来看,文本解读应算是主体间对话。所谓的主体间对话即教师(阅读者)和文本都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互为解释、互为沟通的关系。其对话过程即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主人公见面,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回答。如何直面心灵面对文本呢?我试以人教版第十册《将相和》为例,探讨如何从  相似文献   

19.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是印度心灵导师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代表作之一。克里希那穆提生于1895年,13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被“通神学会”认为是“世界导师”再临(东方的“弥勒下生”),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他一直教人要敢于突破权威和传统的束缚,去观察世界,观察自己,去追求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石中英教授在《教育哲学》一书中为教育哲学存在之必要性做了辩护,并针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重估了教育哲学的价值。笔者受其启发,从人作为哲学和教育的契合点出发,认为教育哲学的独立开设极其必要,其价值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帮助人们澄清教育价值,促进对教育实践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