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想] 1.注重演绎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贬谪文学"引出贬谪作品<愚溪诗序>,从序的种类引出"诗序". 2.运用"互文性解读"理论将教学引向深入.以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与课文参照比较,改正课文标点之误.以原来学过和将来要学的课文与<愚溪诗序>参照比较,使学生理解"异质而同构"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据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考出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中的"破额山"地处柳州境内,从而证明柳宗元此诗作于元和十四年柳州刺史任上.否定了学界关于此诗作于永州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诗中,描写冰雪的诗词不胜枚举.例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句;唐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句等等.凡此种种,都将冰雪引人其中,而冰雪之胜,都不及柳宗元的<江雪>诗.  相似文献   

4.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这首<渔翁>诗,是永州之野潇水渔翁的千古绝唱.但是,诗中的"欺乃"究竟是什么,却一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奉诏北上,写上<界围岩水帘>诗,五月赴任柳州,写有<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诗,陶醉于人间仙境,没有流露出哀怨之音,成为柳诗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6.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以白雪为背景的送别之作,将送别之情寓于咏雪之中,以融情入景的笔法,暗示送别之情,形成隐伏于篇中的感情脉络.但<"风掣红旗冻不翻"新解>一文,却对"风掣红旗冻不翻"作了曲解,认为"风掣"二字,正是"红旗冻不翻"的根本原因","北风将红旗全部吹开并拉直","红旗在空中一动不动","丝毫不翻卷".这样的"新解",颅不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实际,既穿凿于写景的理解,又丢弃了"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表情作用.  相似文献   

7.
钟嵘在<诗品>中指出班婕妤"出于李陵"主要在于二人人生遭际相似,作品以怨情为主,均体现出重比兴和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另外,<汉书>不载<怨歌行>不能成为此诗为伪作的理由,因班固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多不选录怨君愤上之诗.  相似文献   

8.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点睛之笔,表达的是诗人对好友孟浩然的依恋、眷恋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足盛唐另一诗派--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结尾之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武判官离别后的无限依恋、怅惘之情.  相似文献   

9.
<独坐敬亭山>的"独"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