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童 《东南传播》2016,(9):80-82
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所再现出的留守儿童形象大体是三方面的趋势,一是正面的好儿童形象;二是"问题"式的负面儿童形象;三是中立客观的"沐恩幸福"的被关爱形象。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建构的倾向上分析,媒体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趋于群体化、类型化,倾向于负面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已高达65万。自闭症儿童存在着许多自身的特殊问题,尤其在行为、心理等方面。其典型表现为:性情孤僻,情感缺乏,行为迟钝,甚至语言发育障碍,胆怯恐惧,不与人交往。他们的生存现状及将来的发展令人担忧。本文以个案访谈研究为主要分析方法,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社会科学研究手段,分析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在实践中应采取的行为心理治疗对策。针对现实情况还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以期对患儿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有关自闭症的影视作品和电视报道在我国出现已有多年,但几年间,有关自闭症的电视报道虽有发展,但未有明显的突破。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几年我国电视媒体上出现的有关自闭症的报道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电视媒体应该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加深报道深度,联合社会各界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自闭症群体是一个长久存在却不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特殊群体,为自闭症群体提供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应尽之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闭症群体的现状及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自闭症服务现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自闭症群体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5.
让所有人公平地享有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目前,自闭症群体作为特殊的读者群体,在获得图书馆服务方面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一个原因是能提供此类服务的图书馆员较少。因此,对图书馆员开展自闭症服务培训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对馆员开展自闭症服务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外图书馆开展培训的实践,并对我国图书馆开展馆员自闭症服务培训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关于大学生群体的负面新闻报道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媒体形象正在发生嬗变。笔者对《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1997年与2007年有关的大学生新闻报道加以统计分析,试图找出这十年内媒体建构的大学生形象的变化,希望提醒媒体及公众,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特定形象认知时能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7.
<正>一、媒体形象构成对媒体形象至少应有这些认识:不同的受众群体是有不同的认识和喜好倾向的,所以媒体形象在不同受众群体中会有不同的反映。媒体形象是媒体长期以来流露给受众的形象,这种形象可以是自然的流露,也可以是刻意的塑造。受众对媒体形象的确认可能是系统的、长期的,也可以是片面的、短暂的、零散的,不管是哪一种,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媒体给与受众的媒体形象。稳定的媒体形象不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生育政策调整,儿童观影受众群体迅速壮大,然而与之矛盾的是国产儿童电视剧在数量与质量上皆举步维艰的现状。儿童电视剧作为儿童阶段教育和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电视剧行业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本论文通过对近15年来一些中外儿童电视剧典例进行探究与分析,从"儿童本位"与"产业运营"兼顾的角度出发,寻求分级制度、形象塑造、艺术语言、产品周边与融媒体再创等多方面革新下的国产儿童电视剧发展方向。同时也阐述了儿童电视剧在类型电视剧中独到的意义与价值,对发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起促进鼓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真实形象的塑造,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纪录片来展现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是广大电视人不断探索和寻求最佳路径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11.
品牌战略——儿童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电视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肩负引领一代人的重任.怎样把我国的儿童电视做成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具备市场号召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媒体,树立品牌是必由之路.品牌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以品牌来建立在媒体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树立媒体形象,是我国儿童电视媒体十分有效的竞争手段.尽管我国目前儿童电视频道繁多,真正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却寥寥.所以,实施品牌战略对儿童电视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人口数量众多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科技博物馆接受教育和服务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不便。为保障他们接受科学教育的权益,通过对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的无障碍服务,英国普茨茅斯大学“让盲人触摸星空”科普活动,乐高积木的语音与盲文搭建说明书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自闭症患者群体提供定制科普服务等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展览设计、活动开发的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感官友好的参观提示范例;介绍了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博物馆员工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效果;建议完善博物馆行业相关服务及设备设施的标准。通过技术手段的辅助和展示教育理念的改进可以提升科技博物馆人文关怀,保障观众的参观权益和展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1日。是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全国唯一女主播电台FM104.5开播两周年的日子。女主播电台推出了为期整整一个月的四大主题活动——关爱环卫工人,为清晨工作的他们送上特制的带反光温暖耳套;关爱自闭症儿童。为10户贫困自闭症儿童家庭募捐30万元善款;关爱单身青年,组织600人参与的大型单身男女嘉年华;关爱老人,和私家车主共同慰问空巢老人,以此来庆祝自己的两周岁生日。  相似文献   

14.
"80后"农民工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的不同。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他们的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看法。因此,分析媒体对"80后"农民工所建构的媒介形象以及媒体建构该形象的原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恒 《新闻爱好者》2012,(13):33-35
近年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越来越多地走入公众视野,并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是上海的主流报纸,历史悠久、发行量大、题材广泛、读者过百万,也是上海最早涉及自闭症报道的媒体之一。笔者以《新民晚报》的自闭症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自闭儿家长、新闻从业人员的访谈,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试图梳理自闭症报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发现,当代大众媒体的自闭症报道虽然以"健康信息"的面貌出现,但更多侧重于人物故事、生活境遇、社会保障乃至政策领域的报道,呈现出从个人健康议题向公共健康议题转变的趋势。而大众媒体对自闭症的正确构建、科学传播与引导,对于受众的认知和行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壮  刘晓晔 《出版广角》2021,(15):26-29
儿童图画书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也是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原创儿童图画书出版承担着为儿童读者建构国家形象,培养儿童爱国情感的重任.文章基于国家形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五个维度,对当前我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建构内容、建构均衡程度、建构方法三个方面概括原创儿童图画书对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特征,并对未来我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应如何更好地建构国家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丹 《传媒》2014,(8):43-45
正儿童形象是电视媒体众多人物形象中非常独特且常常被研究者忽略的一类。随着消费时代和电视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中对儿童形象的刻画也已经烙上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印记。电视媒体中儿童形象作为符号的表象意义承载意义的电视媒体符号。对于符号和意义的关系即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与意义形影相随。正如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所言:"无论人们怎样称谓符号,符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的“银发潮”,当代媒体关于老年人的报道立场褒贬不一,老人群体的媒介形象由此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文以“全国老年期刊联盟”麾下的15家老年期刊①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老人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运用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理论来透视我国主流老年期刊媒体中关于老人媒介形象的话语建构及叙事策略,从中发现老年期刊如何运用象征工具(Symbolic Devices)建构关于老人群体的媒介形象以及对晚年生命价值的集体理解(Col ective Sense-making)。  相似文献   

19.
毕琳 《青年记者》2017,(3):43-44
科技领域的女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据统计,早在2011年底,我国女性工作者就达到2491万人,占全国科技工作者总量的近40%,但居于高层的只占到5%.大众媒体如何呈现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本文以《科技日报》“前沿人物”版为例,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对于展现我国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CGTN作为我国外宣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保持新闻专业度的同时积极转变话语方式,重视“Z世代”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借助视觉符号、微观视角,利用社交媒体增进互动交流,立体生动地向世界讲述北京冬奥故事。本文以CGTN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为例,探究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