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李晨 《青年记者》2017,(19):12-14
早在2014年11周年社庆时,新京报的全媒体发展战略就被明确,“革故鼎新”,下定“蜕变”决心.①此后,新京报开始对内容及其生产流程,包括从业人员的结构,进行根本变革. 2015年,新京报提出“新京报+”和“+互联网”概念,把原创内容优势与IT公司的技术、渠道和资本优势进行嫁接,先后创建了大燕网、动新闻、热门话题等新媒体产品,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胡杰 《青年记者》2017,(21):53-54
媒体融合的一大方面就是对采编流程的全面升级改造.2003年创刊的新京报经过14年的探索,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成长为一个全媒体新闻内容原创平台,坚定不移地做“优质内容供应商”.2014年,新京报11周年社庆时,全媒体发展战略即被明确,此后新京报对内容及其生产流程包括从业人员结构做了根本变革.新京报的“年度新闻奖”设立于2005年,至今已评选了12年.年度新闻奖的奖项设置、获奖作品都体现了新京报的媒体融合实践,本文以新京报近五年来的年度新闻奖奖项设置和获奖作品为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博时代无处不在的手机等摄影工具,使摄影记者渐失争夺“决定性瞬间”的优势。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新闻摄影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痛苦。本文结合温州都市报最新启动的全媒体战略,浅析摄影记者“进”、“退”相宜的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是近年来在新闻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传播”“全媒体出版”等字眼儿,经常跳入传统媒体人的眼帘,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以传统纸媒为主要介质的产业形态正陷入数字技术的挤压之下——新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多地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越来越多的纸媒读者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分流……  相似文献   

5.
李嘉陵 《青年记者》2012,(10):13-14
焦虑的气氛在报业中已蔓延数年,积极寻求转机的努力也从未停歇,全球各大报业媒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尝试.新京报近年来也提出“转身全媒体”的战略方向,并迈出实质步伐.除了在传统印刷媒体方面大力拓展杂志市场之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实绩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以“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为传播手段,对传统记者群体意味着转型期的到来,但许多人把“全媒体记者”理解成“全能型记者”,其实是一个谬论。本文从全媒体时代特点和要求出发,论述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及职能的变迁,提出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王平 《新闻实践》2014,(8):53-58
2014年,恰逢萧山日报创刊60周年。7月1日,经过周密设计和精心准备,筹备多时的萧山日报机构调整在这天正式完成。围绕构建全媒体、融媒体运作体系的新机构开始运转,标志着萧山日报向着全媒体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调整中,萧山日报将原先以单一纸媒为核心的按新闻板块不同设立的部门进行了重置,取消了时政经济部、社会民生部、副刊部、视觉中心、广告部,建立了以报纸、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无线App等全媒体集群为平台,桉生产流程设置的"全媒体管理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和“全媒体经营中心”。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24):1-9
<正>个人简介张寒,《新京报》首席记者,深度报道部副主编。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诺奖后,高密的莫言效应》、《从撞人到杀人——药家鑫的蜕变》》等。2009年人物报道《张海超:开胸验肺我只想活下去》获得新京报年度人物报道金奖,报道《内蒙古越狱事件》获得新京报  相似文献   

10.
伴随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以及云端互联的广泛普及,传统出版社在全媒体化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中走上媒体融合的新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文章通过审视当前传统出版社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剖析现时瓶颈与现存问题,研讨对策,旨在助力出版社以媒体融合升级思路完成自身全媒体发展蜕变.  相似文献   

11.
张大伟 《青年记者》2010,(16):101-102
近些年来,“全媒体”逐渐成为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诸如“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等。而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全媒体实验是从报业(传媒)集团开始的。然而,“全媒体”到底是什么?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学者们对“全媒体”的关注和探讨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2015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都市报26年来首次获得提问权,标志着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主流时政报纸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新京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改变了纸媒以纸质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融合的思路,既注重内容的独家、原创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又构建出全媒体化的报道体系,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动态新闻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本文将以《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对其全媒体、全平台传播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为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明明  马燕 《新闻通讯》2012,(11):41-43
今年4月28日,扬子晚报组建了首批跨部门的全媒体记者队伍,66名来自采访一线的记者正式上岗。这是扬子晚报向全媒体迈进的重要一步。新兴数字、网络等技术发展,使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意识到,要在竞争中不落伍,并且求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以开放、创新、借鉴、融合的姿态.不断融入新媒体的优势。从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队伍的推出,到海南日报“全媒体中心”的组建。以及三晋都市报北方首张全媒体报纸的出版,无不说明“全媒体”已向我们扑面而来。由此,也引发我们对“全媒体记者”实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列锋 《传媒》2020,(2):88-90
“全媒体”广告时代,必然要求广告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高校广告专业构建“全媒体”信息平台,既可以通过“全媒体”整合人才培养信息,又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全媒体”广告流程,具备“全媒体”广告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徐展 《今传媒》2023,(3):143-14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需要克服时空的局限性以及信息孤岛化等问题。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从新闻“四力”入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时代特点及践行方法,并对在全媒体时代从新闻“四力”入手讲好“大思政课”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后续高校建好、用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田  许杰 《新闻实践》2012,(1):13-15
三年前,集团开始了以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营销为特征的全媒体运营,在中国传媒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那时的心情是战战兢兢,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战战兢兢。上一次的“战战兢兢”是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心中有点后怕;这一次的“战战兢兢”,却是担心跟不上全媒体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栾轶玫 《视听界》2012,(5):25-28
“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即一个名为MarthaStewartLivingOmnimedia(MSO)的公司。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术语的“全媒体”并未为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所提及。  相似文献   

18.
夏德元:不久前因为话题讨论的需要,本人以“全媒体记者”为关键词上网搜索,最先映入眼帘的,竞是由权威媒体发布的几篇近乎八卦的新闻:诸如《“全媒体记者”某某某被批捕》、《“全媒体记者”落网警示录》等醒目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对全媒体时代全方位全时段全媒体传播需要的回应,“全媒体记者”有被污名化的危险这.也许正是处在信息传播大变局和社会转型焦虑中的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真实境遇吧!不知两位教授怎么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媒体”成为传媒业界的热门词汇之一,传统广电媒体纷纷拓展新产业,布局全媒体,一场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在这样的全媒体战略背景下,作为媒介融合的产物——“全媒体记者”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新征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快车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作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必将处于意识形态舆论旋涡的中心,势必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形塑,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全媒体为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泛娱乐化”“信息茧房”“网络暴力”等现象所带来的现实困境。为此,通过培养全媒体素质人才队伍、善用全媒体填补传播短板、加强全媒体传播平台监管的方式,积极探索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助推大学生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